得人們更樂意用短信的方式互相問候、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種消費特性上的微妙差異,造成了不同的商業模式。
随着手機的迅速普及,這種反差變得越來越有戲劇性。
在2002年,全美國的手機用戶發送短信息的總數為81億條,但中國人僅在2004年春節7天長假期間就發送了70億條。
到2006年,美國全年的短信量都比不上中國春節一天。
正是中國人對短信的熱情,給予了中國移動以及内容供應商們以極大的創新空間。
當然,這種景象在2000年下半年還很少有人能夠看得清,在這一年,中國移動的短信收入僅有1億元,即10億條次的發送量。
不過,對于騰訊來說,他們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的微光。
“我們好像看到錢了。
”曾李青說。
夢網拯救中國互聯網
于2001年11月10日正式開通的“移動夢網”計劃,先是在廣東移動試點,而後四川、浙江等省相繼跟進。
中國移動采取了非常開放的姿态,它承諾将85%的短信增值收入分給合作商。
為了鼓勵各家參與,它還設計了一個“賽馬機制”,積極性越高的合作商可以得到越多的資源分配和政策扶持。
在後來的幾個月裡,曾李青帶着他的市場部人員瘋狂地奔波于各地移動公司,一家一家地洽談和簽訂開通“移動QQ”的業務。
曾李青在自己的小辦公室裡挂了一張全國地圖,用紅藍兩色作标記,紅色代表聯通,藍色代表移動,拿下哪個省份就用顔色标記出來。
“我們的人常常自己扛着服務器,跑到移動公司的機房裡去安裝,好像是跟時間在賽跑。
”他回憶說。
2001年2月,具有标志意義的北京移動成為第九家開通這項業務的分公司,這意味着騰訊完成了全國主要市場的布局。
到3月,“移動QQ”的手機短信息發送總量已達3000萬條,可為騰訊帶來超過200萬元的月收入。
2001年6月,也就是MIH正式入股騰訊的當月,馬化騰把全公司的10多個人召集起來,向大家宣布:因“移動夢網”業務順利開展,騰訊在财務報表上第一次實現單月盈虧平衡。
到年底,騰訊實現營業額近5000萬元,淨利潤超過1000萬元,其盈利全部得益于中國移動的“移動夢網”項目。
“對于大多數網蟲來說,IT界的明星既不是網易、搜狐、新浪,也不是丁磊、張朝陽、王志東,而是由深圳騰訊公司發明的小企鵝——QQ(原名OICQ)。
”2001年6月25日,廣東當地的一家新聞門戶網站大洋網在一篇報道中寫道。
這樣的論斷,在當時并不被廣東以外的主流媒體所接受。
不過,騰訊确乎是最早盈利的互聯網公司。
此時,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浪、網易及搜狐三大門戶均深陷虧損漩渦,網易的淨虧損更是從之前公布的1730萬美元上升到2040萬美元,納斯達克以财務報表存在疑點為由,一度宣布網易股票停止交易。
馬雲的阿裡巴巴盡管宣稱擁有了400萬網商用戶,卻将融到的2500萬美元幾乎燒盡。
他不得不相繼關閉境外公司,遣散外籍員工,把公司總部從上海又遷回了家鄉杭州。
在三大新聞門戶網站中,第一個投入夢網項目的是網易。
2001年1月,因股價跌得慘不忍睹而灰心喪氣的丁磊與廣東移動簽訂了合作協議,宣布開展手機短信業務。
他後來說:“廣東移動找我談‘移動夢網’的合作時,大家心裡其實都沒有底。
好比一個溺水的人,能胡亂抓住一根稻草也是好的,沒有想到的是,這根稻草居然長成了一根大樹枝。
”正是在短信業務的推動下,網易于一年後的2002年第二季度走出虧損,季度盈利3.8萬元,在其收入構成中,短信、下載鈴聲和圖片等的收入超過1500萬元,占到整體收入的40%。
《亞洲華爾街日報》評論認為,網易是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第一家實現盈利的門戶網站。
在網易的啟示下,新浪和搜狐相繼宣布與中國移動合作,全力開拓手機短信業務。
在“移動夢網”計劃的推波助瀾之下,中國手機用戶的短信發送量突然井噴。
2001年,中國移動的短信發送量暴增16倍,達159億條,2002年更增至793億條,中國的短信量占到了全球短信量的1/3。
在中國移動收入中,數據業務收入所占比例從2001年前的2.1%上升到2002年的6.4%。
2002年8月,中國移動在廣州舉辦了一場“‘移動夢網’共同發展策略研讨會”,100多家内容供應商與會。
在會上,知名度頗高的丁磊被當成合作典範,而真正得到最大收益的卻是當時還默默無聞的馬化騰。
相對于新聞門戶網站,作為即時通信工具的QQ顯然對用戶有更強的綁定性,被使用的頻率也更為頻繁。
數據顯示,通過移動QQ發出的短信數量約占整個“移動夢網”短信數量的70%。
第一次組織架構調整
随着“移動夢網”業務的展開,創始人們對騰訊的組織架構進行了第一次改造,整個公司被劃分成三大部門,分别是市場部門(M線,Marketing)、研發部門(R線,Research)和職能部門。
在各項任命中,馬化騰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