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章 金矿:“游戏之王”的诞生

首頁
    到的彙報是:隻有軍棋、升級、象棋、鬥地主和梭哈5個遊戲,與聯衆相比,幾乎沒有任何改進和新意,“都是我們的仿制品,不用怕”。

    的确,在任宇昕組建互娛部之前,騰訊遊戲組隻有4名開發和運營人員,處在半死不活的狀态。

     情形在新部門組建之後開始悄悄變化。

     任宇昕首先下令重寫遊戲大廳和增加遊戲門類,使遊戲的操作體驗有了極大提升。

    同時,QQ的聚合優勢開始發力,在新的QQ版本中加入了QQ遊戲的功能,用戶無須注冊,直接使用QQ号即可登錄。

    任宇昕把QQ秀中的“阿凡達模式”引入遊戲中,Q币更成為玩家購買服務的一種最便捷的工具。

     一位聯衆員工回憶了一個當時令他們最為絕望的功能:“騰訊在QQ上增加了一個顯示窗口,提示你的好友正在玩什麼遊戲,點擊之後,直接跳轉到遊戲室,你就可以加入。

    QQ有2億多注冊賬戶,随機産生的遊戲玩家就吓死人了。

    ” 棋牌遊戲的用戶增加也出乎騰訊自己的預料,在一開始,棋牌組的人約定,每增多1萬人就聚餐一次,結果在一個月裡,聚了13次餐,之後大家就再也不提這件事了。

     很多年後,鮑嶽橋認定騰訊用“完全模仿”的卑劣手法将聯衆用戶吸引到了騰訊。

    他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與大型網遊不同,棋牌類遊戲規則固定,沒有技術門檻,玩家又與QQ用戶高度重合,騰訊很容易模仿。

    ”也有觀察者的印象與此類似:“聯衆的用戶被挖到QQ遊戲大廳,卻沒有任何不适應,因為無論從遊戲規則到界面、功能的分布,還是提示語,QQ遊戲大廳都直接照搬,如果是不熟悉的用戶,甚至無法分辨哪個是聯衆遊戲,哪個是QQ遊戲。

    ” 不過,騰訊遊戲對其的理解稍有不同。

    孫宏宇是早期棋牌組的組長,他曾用一個月時間獨立改寫了騰訊遊戲大廳,根據他的回憶:“我們曾對比監測兩家用戶的數據,發現在騰訊用戶急劇增長的那個時段,聯衆用戶并沒有出現明顯下降,也就是說,玩騰訊遊戲的人大部分是被我們拉進來的QQ用戶,而不是從聯衆叛逃過來的。

    ” 與鮑嶽橋一起創辦聯衆的簡晶說:“聯衆的市場份額最後被騰訊擠占了。

    其實我們本來是有一個措施的,但這個措施不是應對騰訊的,是為了應對聯衆未來的發展,因為聯衆不可能永遠停留在最早的産品形态上,它一定要跨越。

    ”在簡晶看來,聯衆不應該死守技術門檻最低的棋牌市場,而應當沖殺出去,通過自主開發、引進乃至聯合運營的方式進入大型網遊市場,或者創造出新的遊戲形态。

    聯衆至少有兩年時間進行這樣的冒險,“沖出去也許仍然會死,但至少有一線生機,枯守棋牌,則必死”。

     顯然,這是一個絕好的商學院教案,在某種意義上,聯衆不是死于被模仿,而是死于沒有應對,沒有繼續冒險創新。

     到2004年8月24日,在正式運營一年後,QQ棋牌遊戲同時在線人數達到62萬,到12月底,突破100萬,與聯衆相當。

    之後,兩者之間的用戶數對比發生更為猛烈的、此消彼長的反差。

    2006年年底,鮑嶽橋被迫辭去聯衆董事長的職務。

     在很多人看來,騰訊對聯衆的進擊,已近于動物世界裡一場發生在陽光下的血腥撲殺,雙方爪齒全顯,動作簡單,全憑力量取勝。

     騰訊與聯衆之戰,幾乎和它與MSN之戰同時展開。

     對于其他的互聯網創業者來說,後一戰盡管你死我活,卻是一場“即時通信疆域”内的戰争,他們盡可袖手壁立,旁觀其輸赢,甚至有點幸災樂禍,希望從中獵取一些利益。

     然而,騰訊對聯衆的擊殺就完全不同了,騰訊強悍的戰鬥力,以及任宇昕團隊對流量和用戶資源的天才般的使用,引起了整個互聯網業界的震驚,幾乎每一個人都開始思考一個可怕的問題—— 如果哪一天,騰訊以同樣的戰術進入我的疆域,我能否抵抗? 《泡泡堂》與《QQ堂》之戰 這個可怕的問題很快蔓延為冷酷的事實。

    就在棋牌遊戲超越聯衆的同時,2005年1月,騰訊推出《QQ堂》遊戲,這引爆了騰訊與當時的遊戲盟主盛大之間的一場戰事和法律風波。

     《QQ堂》的仿效對象是盛大的《泡泡堂》。

     這款遊戲的原型為韓國遊戲《BNB》。

    它模仿經典紅白機遊戲《炸彈人》制作而成,是一款适合低幼人群的益智類家庭休閑網遊,開發商是韓國NEXON公司。

    《BNB》于2001年上線運營,2002年,盛大購得中國代理權并在次年以“泡泡堂”為名進行運營,到2004年年底,《泡泡堂》的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突破70萬,成為當時全球活躍用戶人數最多的在線遊戲之一。

     《泡泡堂》遊戲的低幼化特征,與當時的QQ用戶十分吻合。

    任宇昕于2004年6月決定研發同類遊戲,他投入了互娛部所有的業務力量,這些人日後幾乎都成為騰訊遊戲各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

    《QQ堂》于2004年9月内測,于12月正式公測推廣。

     任宇昕不否認《QQ堂》對《泡泡堂》的跟進戰略,他回憶過一個“創新誤區”的細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