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梦网:意外的拯救者

首頁
    重要的。

     頂着漫天罵聲,騰訊于2002年3月宣布将推出“QQ行靓号地帶”業務,出售QQ号碼使用權,選擇該項服務,能獲得5位、6位、8位靓号以及生日号碼的使用權,并享用QQ會員功能。

    到9月,“QQ行”号碼正式向全國用戶發售,每月收費2元,免費号碼和一次性号碼申請基本停止發放。

     騰訊的收費戰略果然把“競争之狼”引了進來。

     就在“QQ行”号碼正式發售的9月,一家叫朗瑪的創業公司推出朗瑪UC客戶端,它以獨特的場景聊天、動作語言、動畫圖釋等衆多新穎的功能赢得了用戶的喜愛,在短短的3個月時間裡注冊用戶數就突破800萬,在線用戶數超過3萬。

    在朗瑪UC面世的幾個月裡,幾乎所有的門戶網站不約而同地推出了自己的即時通信工具——網易泡泡、新浪聊聊吧、搜狐我找你、雅虎通、263的E話通、TOM的skype,市面上出現了30多款類似的産品,騰訊引爆了一場針對自己的圍剿戰。

     到2003年6月,馬化騰如夢初醒,決定重回免費之路。

    騰訊以“慶祝移動QQ三周歲生日”為名,宣布新開通移動QQ的用戶,可以獲得免費長期使用QQ号碼一個。

    至此騰訊再次打開長期使用号碼發放之門。

    兩個月後,QQ重新開放免費注冊。

    可是,群狼對騰訊的圍攻之勢已然生成,在之後的兩年多裡,騰訊不得不疲于應付。

     在騰訊史上,2002年的“靓号收費”在日後很少被提及,事實上,這是一次非常危險的歧途經曆。

     Q币:虛拟貨币的誕生 在整個2002年,盡管騰訊在QQ收費模式上的試驗一直非常不順利,可是,還是有一項創新如種子一般被保留了下來,它在日後成為騰訊産業的一個基礎,那就是Q币的誕生。

     由于金融信用體系的缺失——這是中國與美國互聯網産業最大的差異之一——長期以來,如何建立自己的支付體系困擾着所有的經營者。

    最早想出解決之道的,是網絡遊戲的從業者,而這正是2002年前後發生的事情。

     在互聯網泡沫的寒冬時期,所有人都在尋找可以實現盈利的市場,網遊很快被認定是一項“剛性需求”。

    早在1998年3月,UCDOS(一種曾被廣泛使用的漢字操作系統)的開發者鮑嶽橋與簡晶、王建華在北京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棋牌休閑網遊平台“聯衆遊戲”,僅一年多的時間就擁有注冊用戶2000多萬,每月活躍用戶數高達300萬,1999年,聯衆被中公網以1000萬元人民币收購79%的股份。

    1999年,郭羽等人在杭州創辦另一家棋牌休閑遊戲平台“邊鋒”,一時形成“北聯衆,南邊鋒”的格局。

    然而,聯衆與邊鋒在很長時間裡都沒有找到讓遊戲玩主付費的辦法。

     2001年年初,一家規模比聯衆和邊鋒都要小得多的遊戲公司“九城”卻“意外”地闖出了一條路子。

    外貿業務員出身的九城創辦人朱駿建起了一個支付平台,與電信公司達成163、139主叫分成協議,通過電信撥号上網的用戶,隻要上了九城,ISP的上網費三七開,九城還與上海電信發行聯名卡,100元的上網卡中含15元的“九城遊戲币”。

    朱駿發明了“九城點數”,玩主可以用聯名卡裡的貨币購買“點數”,去玩一款需要付費的遊戲,或在遊戲中押注,以赢取與真實貨币等值的“遊戲币”。

    由此,九城形成了兩種收費模式:與電信公司分成上網費,發行專屬的虛拟貨币。

    到2001年7月前後,九城的月收入達到200萬元,300萬注冊用戶中的付費用戶竟高達10萬人。

     騰訊在2002年年初開始讨論發行虛拟貨币。

    在推廣“QQ俱樂部”會員服務和“QQ行靓号地帶”業務的時候,馬化騰、曾李青深感支付系統的拖累,“有了自己的虛拟貨币,也許情況會好一些”,這是很多人都意識到的。

     據回憶,第一個提出“Q币”這個概念的是許晨晔。

    “在3月份的一次讨論中,許晨晔無意中說出了‘Q币’這個詞兒,大家都覺得不錯,于是就定了下來。

    ”Q币的規則也非常簡單:一元人民币可以購買一Q币,付費用戶通過等值面額卡的卡号、密碼與QQ号關聯進行“充值”。

     在一開始,Q币并沒有進入QQ的軟件系統服務之中,它隻是被當成一種營銷工具。

    曾李青負責的市場部門于5月正式向用戶推出Q币,可是在4月發布的QQ軟件最新版本——QQ2000C中,卻找不到任何對Q币的描述。

    這一新版本與之前的相比,最大的變化是将無線QQ、BQQ等一系列增值服務整合到QQ客戶端軟件中來。

    騰訊認為,“整合了各種功能的騰訊QQ2000C,已經完全超越了一個‘網絡即時通信工具’的範疇,也許把它稱為‘移動互聯時代的通信工具’更為适合一些”。

    很顯然,這是一個超前了至少10年的“自我期許”。

     最初的一年裡,Q币的月發行量約為50萬元,幾乎都是出售QQ靓号所得。

    随着QQ注冊重回免費之路,Q币一度成為一塊食之無味的“雞肋”。

    可是到了2002年的下半年,由于一款革命性的收費産品的橫空出世,Q币突然變成了一柄利器。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