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章 广告:社交平台的逆袭

首頁
    的領獎台,成為全球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為他親手遞上“年度媒體人物”金獅獎杯的戛納國際創意節主席特裡·薩維奇(TerrySavage)如此評價:“劉勝義在當今媒體格局中非常有影響力,在他的帶領下,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媒體平台之一。

    ” 廣點通:“效果廣告”的逆襲 從2010年起,湯道生開始領導互聯網增值業務部門,這時他的普通話已經比較流利了,甚至可以講拗口的冷笑話。

    對于技術出身的他來說,同樣面臨着如何提高流量效益的命題。

    于是,廣點通出現了。

     與傳統意義上的新聞門戶相比,以QQ系列為主力産品的社交平台一直沒有找到适合的廣告投放模式,這使得騰訊每天數以百億計的流量白白浪費。

    是大數據挖掘這個新技術工具的出現,為湯道生辟出了一條新路。

     與劉勝義的“把投放權還給廣告主”的理念如出一轍,廣點通的模式也是把騰訊龐大的流量資源釋放出來,給廣告主一個自由配置和投放的權利。

    而它的理論基礎,則是當時還非常陌生的大數據挖掘,為此湯道生組織了一個精幹的小團隊,對流量屬性和價值進行了一次系統開發。

     在很長的時間裡,互聯網廣告被兩種模式所統治。

     第一種是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所推行的“門戶廣告”,從廣告受衆角度看,門戶廣告與傳統媒體廣告,如電視、報紙等沒有本質區别,主要以Banner形式展現,由于難以細分訪客,更多依靠媒體屬性和影響力展示,通過廣告曝光數量衡量廣告效果。

     第二種是搜索引擎網站為主導的“搜索廣告”。

    2005年以後,網絡廣告開始有了良性的大發展,谷歌、百度及阿裡巴巴成為這個時期的典型代表,根據用戶搜索關鍵字展示相關廣告内容,從此網絡廣告開始進入精準營銷時代。

     區别于“門戶廣告”和“搜索廣告”,廣點通提出了“效果廣告”這個全新的概念。

     廣告商在投放中從“時間購買”升級到了“效果購買”,更加強調憑借廣告産生的效果而計算廣告費用。

    廣點通根據用戶屬性和好友群體推薦并展示廣告内容,訪問同一界面的不同用戶,看到的是為其量身定制的不同的廣告,在增強廣告人性化和交互式體驗的同時,通過用戶的社交屬性和好友關系鍊進行影響力放大和輻射。

    對于用戶來說,隻會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廣告,對于廣告客戶來說,省掉了被浪費的廣告費。

     廣點通率先在QQ空間上線,廣告主為單次有效浏覽買單所支付的成本很低。

    這一化整為零、靠效果來刺激投放的模式,很快受到了廣大中小廣告主的歡迎。

    2011年之後,廣點通覆蓋的流量從空間Web流量擴展到QQ客戶端、手機QQ空間等多終端跨屏平台,開放的優質流量達到每天百億人次以上,提供多種形式和場景靈活選擇。

    這一新模式極大地刺激了騰訊的廣告業務,到2012年,騰訊的網絡廣告整體收入第一次曆史性地超過了新浪網。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新媒體的熱潮迅速從PC端遷移到移動端,從門戶到社交,從移動到衆媒,資訊的組織形式從時間線演變成興趣點,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内容平台變成了新時代下内容供給的中樞,内容可以實時和智能地匹配給讀者。

    在這種趨勢下,以“個性化”“算法推薦”為特點的興趣類閱讀産品迅速興起,又把聚合平台這一類别的資訊APP往前推進了一步。

     劉勝義領導下的騰訊網絡媒體一直洞察趨勢且不斷升級,在騰訊新聞客戶端成為各大移動應用市場第一的同時,又緊貼趨勢推出了定位為兼容海量、娛樂化、碎片化的興趣閱讀産品“天天快報”,其通過“芒種計劃”與企鵝媒體平台,聚合海量内容,通過“精準算法+運營”進行内容推送,讓不同興趣圈層的讀者,都能各自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内容。

     截至2016年上半年,騰訊新聞已經穩居行業第一多年,而“天天快報”也在短短一年之内迅速崛起,占領了市場第三的位置。

    “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的雙引擎策略,使得騰訊牢牢占據了新聞資訊客戶端前三名中的兩席,實現了向移動端的遷移式過渡。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