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开局:并不清晰的出发

首頁
    無法真正挽救尋呼機被抛棄的命運。

     正沉浸在創業激情中的馬化騰沒有察覺到自己的危險處境。

    他自稱是一個“做任何事情都不喜歡冒險”的人——這與絕大多數的創業者完全不同,所以,在開始籌劃創辦騰訊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四處尋找業務了。

    有一位朋友介紹了一單河北電信的生意,他們對馬化騰的軟件系統有興趣,願意出20萬元一試。

    1998年的5月到7月間,馬化騰跑了4次石家莊,終于完成了這個項目,這讓整個團隊非常興奮,也是促成公司正式創辦的主要動因。

     為了開拓業務,馬化騰想辦法弄到了一本“尋呼企業大全”,上面收錄了上千個企業的地址和電話。

    他們就打印了一份業務信函,買了上千個信封,一一手寫,然後寄出,每天巴巴地守株待兔。

     然而,迎接他們的是一連串的沮喪。

    除了河北電信,全國再沒有一家尋呼台願意出20萬元購買這套軟件,馬化騰的報價越來越低。

    陳一丹當起了業務經理,他回憶說:“我當時的工作是每天給各地的尋呼台打電話,第一句就問:‘你們總經理在不在?’隻要人家有點興趣,就上門去談,一般去兩個人,我的名片上印的職務是業務經理,馬化騰印的是工程師,人家一看就覺得挺專業的,好像我們背後有一支很大的團隊,其實總共也就我們幾個人。

    我們前前後後還是做成了十多單業務,不過價格越來越低,從20萬元降到10萬元,再降到8萬元、5萬元、3萬元。

    這套軟件的開發成本在3萬元左右,其實已經沒有任何賺頭了。

    為了多接活,我們什麼都做,從網站設計、服務器存儲空間和智能更新管理維護的全包服務,到簡單的網頁制作,有些單子價格隻有5000元。

    最後,我們甚至連免費的都做過,因為想賺以後的維護費。

    ” 張志東在黎明網絡公司時的同事李海翔此時也進來幫忙,在他的記憶中,那是一段狼狽不堪的歲月:“那時也沒有什麼規範和文檔,就給你一堆源代碼,你就去裝。

    裝的時候如果碰到一些問題,别人也說不清楚,就自己看着辦,能改就改。

    改完之後,這個系統就歸你管了,因為其他人誰都搞不懂。

    後來有一段時間,這成了一個傳統。

    ” 這期間,曾李青對公司做出了貢獻,他利用自己在深圳電信的人脈關系,拉到了一筆開發電子郵箱的業務,金額有30萬元,這又讓馬化騰等人小小地忙碌和高興了好一陣子。

     就這樣,從1998年年底創業到1999年年底的整整一年裡,騰訊公司總共完成了100萬元的營業收入。

    在賽格科技創業園的那間局促的辦公室裡,馬化騰團隊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苦戰,主營業務擱淺,資金入不敷出,這似乎是一家看上去奄奄一息的創業公司。

    馬化騰甚至不敢鼓動陳一丹和許晨晔從原單位辭職。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們都是在下班之後以及周末趕到賽格科技創業園來幹活。

     然而,故事正是在這樣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小的轉折。

    “創業之神”總是這樣,它不按常理出牌,視過往的成功與經驗為累贅,喜歡在極限的狀态下挑戰人們的意志力和想象力,它常常帶着一絲戲谑的微笑堵住命運的正門,然後,卻在腋下露出一條縫隙來。

     這條縫隙很小很小,在騰訊的曆史上它有一個名字,叫OICQ。

     從ICQ到OICQ 在說OICQ之前,先得說說ICQ。

     1996年,三個剛剛服完兵役的以色列青年維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開發出一款在互聯網上能夠快速直接交流的軟件,他們為新軟件取名ICQ,即“ISEEKYOU(我找你)”的意思。

    ICQ支持在互聯網上聊天、發送消息、傳遞文件等功能。

    他們成立了Mirabilis公司,向注冊用戶提供互聯網即時通信服務。

    作為一個互聯網通信工具,ICQ的互動性遠高于BBS及電子郵件,隻要将親朋好友的呼号列在聯絡人列表上,就可以知道對方是處于連線還是離線狀态,而且又可以随時對談,因此它備受年輕人青睐。

    ICQ的用戶增長非常驚人,不到一年時間就成為世界上用戶量最大的即時通信軟件。

    1998年年底,以色列Mirabilis公司的ICQ被美國在線以4.07億美元(包括直接購買的2.87億美元和視表現而定的1.2億美元)收購。

    此時,ICQ的用戶數已經超過1000萬。

     就如同所有的互聯網創新産品都能夠在中國找到它的仿效者一樣,早在1997年,就有人開始投入開發ICQ的漢化版。

    從現有資料看,台灣的資訊人公司第一個推出了繁體中文版ICQ,起名為CICQ。

    1998年8月,資訊人進入大陸市場,推出簡體中文版的PICQ。

    幾乎與此同時,南京有兩位青年工程師創立北極星軟件公司,推出了一款類似ICQ的産品“網際精靈”。

     馬化騰在潤迅時期就已經注意到了ICQ,他曾在公司内部與同事讨論過研發這款産品的可行性。

    有一位高級主管問道:“它能賺錢嗎?”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

    這位主管當即把話題轉移了。

    後來有坊間傳言:“ICQ公司到中國尋找合作者,曾與潤迅接觸,馬化騰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