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章 空间:有别于Facebook的社交模式

首頁
    直領先于歐美同行,在2005年以前,日本和韓國公司引領創新,而之後,以騰訊為代表的中國公司起而代之,不但将商業規模放大,更在服務體系上趨于豐富化。

     在2006年,中國的非遊戲虛拟商品銷售額為2.52億美元,到2007年增長為3.99億美元,至2008年為6.23億美元,兩年翻了一倍多,其主要的貢獻者便是QQ會員和QQ空間的崛起。

     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摩根士丹利女分析師瑪麗·米克在研究報告(2009年)中專題研讨了騰訊的盈利模式。

    在她看來,由虛拟商品——不隻是小玩具——所形成的小額付款可以形成大額收入,在這一方面,“中國是世界上虛拟商品貨币化的代表和領先者,中國的成功——部分歸結于騰訊的成功——表明,‘虛拟商品’很可能意味着巨大的商機”。

     綠鑽:與iTunes不同 在社交網絡中,通過會員制的方式獲利,是騰訊成功的秘密之一。

     再舉網絡音樂為例。

     騰訊提供音樂服務是從2005年2月開始的,到10月,組建成立了專門的數字音樂部,隸屬于互聯網業務系統(B2),與互聯網研發部、社區産品部并列。

    吳宵光對部門經理朱達欣說:“你也許能在音樂界,當一把中國的喬布斯。

    ” 在西方音樂界,喬布斯是一個“魔鬼兼天使”般的人物。

    2001年11月10日,蘋果發布了iPod數字音樂播放器,試圖改變人們收聽音樂的方式。

    兩年後,蘋果iTunes音樂商店正式上線,喬布斯說服唱片公司将樂曲放在iTunes裡銷售。

    到2005年年底,“iPod+iTunes”組合為蘋果公司創收近60億美元,幾乎占到公司總收入的一半。

    iPod占據了美國音樂播放器70%以上的市場份額,iTunes則超越沃爾瑪,成為全球最大、最成功的在線音樂商店。

     吳宵光對數字音樂部的期許,便是對iTunes模式的期待。

     多年以來,中國的互聯網一直是盜版音樂的天堂,有無數的“愛好者”把數以百萬計的樂曲上傳到網上,而各大網站則提供免費的平台以此“黏住”用戶,消費者從來沒有為收聽音樂支付過一分錢,騰訊也許可以開出一片新的天地。

     然而,當朱達欣與四大唱片公司——EMI、索尼、環球和華納分别談判的時候,得到的是一緻的冷漠,盡管唱片公司都對網上盜版音樂深惡痛絕,可是也同樣不看好QQ音樂的努力,他們都對朱達欣提出了一個同樣的問題:“如果網民可以在百度MP3上免費收聽音樂,那麼,他們憑什麼要付費給騰訊?” 朱達欣顯然無法說服唱片公司。

    于是,QQ音樂從上線的第一天起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唱片公司給予騰訊的服務權限是:免費用戶可以30秒試聽音樂,隻提供每月10元的包月服務,不能單曲購買。

    這樣的服務在盜版橫流的市場中幾乎沒有生存的可能。

    因此,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QQ音樂奄奄一息,因使用率過低,甚至被吳宵光從QQ客戶端中撤下。

     轉機出現在2007年。

    随着QQ空間的流行,QQ音樂決定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我們開始想一個問題,在怎樣的情景和條件之下,網民願意付費購買正版音樂?我們的答案不是歌曲本身,而是服務。

    ”那麼,什麼是音樂服務,而且是網民必需的剛性服務?朱達欣們觸到了一個新的需求點:場景音樂。

     “QQ空間是用戶在虛拟世界裡的、獨享的私人場所,如同一個家庭的客廳,當客人到訪的時候,用音樂款待客人是一種最常見的禮貌。

    也就是說,存在着這樣的一種可能性:人們購買音樂的動機,是為了對特定的人表達情感。

    ” 這樣的推理有點曲折,但卻非常真實和“東方”。

     朱達欣開始了與四大唱片公司的新一輪談判。

    “我們跟唱片公司翻臉了,我對他們說,原來的合作模式根本走不下去,必須重新開始。

    ”根據新的合作約定,QQ音樂提供全曲庫免費聽,在線收聽部分,以廣告收入的方式分成,而收費部分則實行保底分成。

    朱達欣團隊設計出了一個名為“綠鑽貴族”的服務體系。

     2007年6月,在新發布的QQ2007Beta3版本中,QQ音樂包月服務“音樂VIP”正式升級為“QQ音樂綠鑽貴族”,資費為每月10元,購買這一服務的用戶可以享有10多項服務權限,其中包括音樂免費使用、QQ免費點歌、遊戲音樂特權、演唱會門票打折、獲得歌星簽名照片以及将自己喜歡的樂曲設置為QQ空間的背景音樂。

     後來接替朱達欣出任QQ音樂負責人的廖珏透露:“一半以上的用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