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來發生的景象出乎所有人的預期。
上線第一天,天量級的用戶流量,一下子就把服務器撐爆了,在騰訊的曆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先例,“五分鐘”不得不把服務器的管理權限讓渡給騰訊。
郜韶飛團隊原來所寫的軟件根本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流量沖擊,吳宵光緊急召集最精銳的程序員對軟件進行了重寫。
到6月1日,每天的農場活躍用戶已達到500萬人,分配給《開心農場》項目的服務器全部滿負荷運載,技術團隊持續優化,但顯然又将面臨爆棚的危險。
鄭志昊連夜給張志東寫郵件,“懇請服務器上架和擴容上的傾斜支持”,他報告說,《開心農場》對QQ空間的活躍及商業化收入都有非常大的拉動。
根據他的計算,在未來的兩個月裡,至少需要再增加數百台服務器。
10分鐘後,張志東就回複:“很高興看到我們的社交遊戲(SNSGame)開始有商業模式的冒頭,且具有相當大的規模效益。
”他一次性批複了近千台服務器。
2009年8月,《開心農場》更名為“QQ農場”,新版本增加了農作物的品種,并将QQ會員的黃鑽服務體系與“種子”“農藥”等虛拟道具的購買全面銜接。
此後,農場玩家以每天100萬的數量急劇增加,其在線及挂機時間之長也超出以往所有的經驗值。
數年之後,當QQ空間的團隊回憶當時的情景,每一個人仍然難掩窒息般的神情。
騰訊從來沒有對外公布《QQ農場》的流量數據。
“那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也許在很長的時間裡,都不會被打破。
”湯道生幽幽地說。
主管整個後台體系的盧山透露了一個細節:在2009年的下半年,騰訊為《QQ農場》先後增加了4000多台服務器——“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另外,查詢騰訊的2009年三季度業績報告,其中提及:QQ空間的活躍賬戶按季增長33.7%,于第三季度末達到3.053億,增長主要由于推出的新的社交網絡應用(特别是基于社交網絡的休閑遊戲)廣受用戶歡迎。
按此推算,QQ空間在一個季度裡居然新增了7000多萬活躍用戶,這當然來自于《QQ農場》的刺激性效應。
《QQ農場》給騰訊帶來的收入也是一個沒有公開過的秘密。
山東的《齊魯晚報》曾報道過一位名叫王浩的玩家的支出:“狗糧0.4Q币一天,化肥有好有差,中等的高速化肥要1Q币一袋,一天用兩袋化肥就是2Q币,但是有黃鑽可以全場八折。
”王浩最後得出的結果是每天花費1.92元,這樣連同會員費、黃鑽特權費,他一個月在《QQ農場》上要投入80元左右。
這是一位“中等玩家”的每月開支。
若全國有100萬名“王浩”,那麼,《QQ農場》的每月收入便在1億元左右,而這在“全民偷菜”的2009年至2010年時期,無疑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估算。
在QQ空間的曆史上,《QQ農場》如同把衛星推上既定軌道的、最有力的助推器。
它不但讓用戶數量沖上了3億級——Facebook也是在2009年三季度因開放戰略而達到了這一用戶數,更重要的變化還有兩個:
第一,它讓騰訊在社交網絡領域找到了有别于Facebook的收入模式。
《QQ農場》的盈利來自于用戶購買虛拟道具的熱情,而這正是騰訊自發明了QQ秀之後最為娴熟的獲利方式。
從2009年之後,QQ空間的收入大幅增加,成為排在網絡遊戲之後的第二大收入貢獻部門,黃鑽收入在2010年達到峰值。
到2011年,騰訊在社區增值服務上的營收為72.21億元,其絕大部分來自于各種會員服務與虛拟遊戲道具。
第二,在“偷菜運動”最為風靡的一年多裡,QQ空間以“農場”為流量入口,對騰訊全産品線的38個應用性産品進行了支持,其中包括QQ浏覽器、QQ管家、話費充值以及休閑競技遊戲等等,“充話費,送化肥”的活動也讓人印象尤其深刻。
QQ空間因此獲得2009年度的騰訊合作文化獎。
從此之後,QQ空間成為騰訊在電腦端最重要的入口級産品。
這支在組建時隻有20個人的小團隊,以完全不同于Facebook的方式,在社交網絡熱潮中為騰訊立下了戰功。
《QQ農場》的成功讓QQ空間團隊更有信心引入更多社交應用,後來也發展成戰略目标更清晰的騰訊開放平台。
林松濤再次擔起開拓新模式的重要任務,舉起騰訊開放平台的旗幟,建立符合中國市場的開放與分成規則,讓騰訊邁出了服務行業生态的一大步。
後來騰訊開放平台更整合了多個平台産品的流量,讓騰訊在頁遊市場赢得了最大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