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雨夜撤离

首頁
    近,一百二十多年後,由于發現了漢墓和栩栩如生的女屍,馬王堆就此聞名天下。

     激戰的結果是太平軍大敗。

    江忠源一直很有信心,十天前吃了敗仗,這一次鬥志更高。

    太平軍用新編制打全面戰争,這還是頭一次。

    太平軍把湖南會黨大批吸收進來,這些新兵不習慣太平軍戰法。

    而且,他們都是湖南南部的人,對長沙地理并不熟悉。

     太平軍陣亡五百人。

    大軍決定放棄東線,在西部建立據點。

    他們渡到湘江西岸建立基地。

    湘江西岸聳立着嶽麓山,西部基地雖和長沙城相隔一道湘江,但它給長沙城帶來了巨大壓力。

     九月初九,賽尚阿進入長沙,雖未接到通知,但實際上,他已不是欽差大臣了。

    七天前的九月初二,朝廷已決定解除塞尚阿的職務,召他回京。

    湖廣總督程矞采也被革職了,不過并未被召回,而是奉命留在當地擔當軍隊後勤工作。

    徐廣缙接任欽差大臣,也接任了程矞采的職務,長沙一切文武要員,均在他的監督之下,不過他還沒到長沙。

     以前主戰場在城南,如今轉移到了城西,但戰局依然不明朗。

     太平軍為缺鹽缺油而苦惱。

    這些物資本由後方補充,但現在後方是政府軍。

    徐廣缙擁兵萬餘,從衡州前進到湘潭,借口“斷賊退路”,待在原地不動。

    太平軍原本就不準備後退,但鹽油供給卻被清軍“意外”阻斷了。

     根據西王的遺囑,太平軍繼續挖坑道,随着主力軍的來到,新的礦工也參加進來,工程逐漸有了進展。

    同時,戰鬥主要是在城西,這也有利于從城南挖坑道。

     曾國藩因服喪而踏上返鄉之路,在武昌得知長沙遭到包圍。

    他沒有走水路,而是爬山越嶺到了湘陰。

    這時已是八月二十三,故鄉也動蕩起來了。

    湘陰離長沙隻有六十公裡。

     理文這一天一直在外面。

     長沙開來了很多軍隊,加上不少外地人聽說長沙繁榮也跑來了,因此,即便是陌生人在長沙城内遊逛,也不會引起特别的注意。

    理文在街上認真地查看了一番,得出結論:松弛現象顯著。

    雖說軍紀嚴厲,但那隻是表面現象,士兵們懂得取巧,違紀的事幹得巧妙。

    理文和送糕點的人一起去兵營看過,那裡簡直是個大賭場。

    天氣好時,兵營院子裡都到處開着賭局。

    送糕點的送完點心,就擠進認識的士兵群中賭上兩把。

    仔細看,很多人并不是士兵。

     把這個情況報告上去,會不會給天王和東王增加信心呢?理文心裡惦記着這事。

    先前他讓譚七轉達自己的意見:不必非攻打長沙不可,可以奔襲嶽州。

    但此時如果又說長沙軍紀松弛,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還是覺得長沙可以不打。

     在回糕點坊的途中,理文聽到有人小聲叫他。

    不知何時,譚七來了。

     “理文,你不能回那兒去!”譚七個子矮,理文覺得他就像在自己的肩膀下說話。

     “為什麼?”理文低聲地問道。

     “大姐被捕了!” “什麼!新妹?” “是,大概是巡撫衙門幹的。

    ” “一定要想辦法營救,對了,巡撫和左公都……”張亮基和左宗棠,都和林則徐有關系。

    從他們那裡可以得到高級情報,所以理文一直想盡快去拜望他們。

    他們倆都認識父親,隻要一提父親名字,肯定會接見的。

     “應當想辦法,不過,你可不能去。

    ”譚七道,“他們已知道你跟大姐住在一起。

    再說,你也是有來頭的人。

    即使他們不知道你在太平軍裡待過,你是連維材之子,誰都知道。

    ” “那該怎麼辦呀?” “先到我那窩裡避避。

    大姐自有辦法,他們不會馬上殺她的。

    我跟在衙門裡的人交上了朋友,他會打聽出一點消息來。

    ” “回到那兒會被捕嗎?” “肯定會被抓走!” “餘先生呢?”理文擔心會牽累關照他們的糕點坊老闆餘光添。

     “餘先生不要緊,他家五代在長沙做糕點,誰也不會懷疑他。

    再說,那樓上就是為了出租的,他在衙門裡也有臉面,不用擔心,你要趕快躲起來……跟我來!” 譚七踅進右手的一條小巷,理文和他拉開一點距離,跟在他後面。

     “我那個窩很窄,你将就點。

    那兒還有個客人。

    ”譚七用閑談的語氣跟理文搭話。

     “客人?” “嗯,是個孩子!就是那個陳丕成。

    ” “是那個孩子!”理文一直擔心着新妹的事,這時他的表情才不覺和緩下來。

    陳丕成今年十五歲,楊秀清說他是有希望的少年,曾把他寄放在理文身邊,理文離開太平軍後,還一直挂念着他,隻是譚七說他很健壯。

    大概是譚七看出了理文的心情,把他從太平軍中帶了出來。

     “有那個孩子太好了!”理文道。

     “帶着孩子就不會受到人們的懷疑,所以我把他要來了。

    ”譚七笑道。

     這天晚上,在巡撫臨時公署的一個屋子裡,左宗棠跟李新妹面對面坐着。

    一個七十出頭的老書記員坐在屋角一張小桌前,看起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