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首頁
    走,想到建成的前哨已臨正陽門,而李世民的大軍尚未至,先入長安是不可能了,乾脆率衆棄守,跟他們一起走了,并且邀王伯當同行。

     但是王伯當卻拒絕了,痛苦地道:“小弟明知李密非人君之具,但身負重恩,且家父也仗其保全,身不由己,隻有挺到底了,但願能說服主公,接受唐公的條件,尚有與諸兄同朝的機會,否則……” 這位忠義的漢子說不下去了,因為那後果是很難堪的,大家也知道他的處境,很同情他的愚忠,不過更尊敬他的這份執着精神,於是就灑淚而别。

     當秦瓊他們迎上了李靖的大軍,也正是李元-攻破了長安城的時候。

     李密聽王伯當回報,說秦瓊與程知節被獄官由天牢中釋出,向西會了李如-逃亡,勃然震怒,但也沒有辦法,他這時不敢再發脾氣了。

     這時候,李密也才真正地明白了卅六友的勢力及他們的義氣。

    這三十六個人如果集中在一起,必然可以形成一股無比強大的力量,就是分散開來,也相當可觀,因為他們都是一時的人中俊傑,每個人都擔任了極重要的職位,而彼此之間,義氣相結,聲氣相通。

     誰能善於利用這個組織,誰就可以擁有天下的,李密很後悔未能把握住一個最有利的機會,因為他手中曾經把握住最多的一批,隻要能善加安撫,使這些人舍死效忠,還可以把其他的人也吸引過來。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李靖,隻可惜當時為了深知李清之才,唯恐李靖一到,會把自己擠下去,因此對争取李靖來歸時,反願較為冷淡,聽說李靖不肯把部隊帶來,還借機會發了一陣脾氣,使得那些熱心的兄弟盟友打消了念頭,再次則是對三十六友中幾個最有影響力的人,如秦瓊等始終懷有戒心,一直不敢重用,甚至於借機會去打擊他,乃至有今日之失。

     後悔已嫌遲,隻有強打起精神,提起雙劍,想親自上城頭督戰,以振奮士氣。

     他很明白三十六友中都是豪傑之士,自己表現得勇敢一點,或許還能挽回他們的擁護。

     那知才到城門口,隻聽得一聲巨響,尺來厚的城門被李元-的神力打破了一個大洞,接着第二-,又把橫互在門中間的木栓打斷,城門大開,唐軍已擁了進來。

     李密幾曾見過如此神勇的人,吓得心驚膽戰,也不敢上前迎敵了,撥轉馬頭,拼命策馬逃命。

     他原是帶了一批護衛軍來的,這時那批護衛軍反倒成了他逃命的阻礙,擋住了他的去路。

     李密心慌不下,卑劣的本性又顯露出來,居然揮動雙劍,把擋在馬前的兵士砍了幾個。

     這種行迳自然使得追随他的将官們更不齒了,大家冷眼旁觀,既沒有人追随他,也沒有人去幫助他或保護他了。

     李元-進了城,看見一個戴了紫金冠的人,騎在馬上殺人,他不問殺的是什麼人,沖上前去大-一聲,舉-就打,李密忙用雙劍一格,那裡敵得過李元-的神力,雙劍立即脫手飛出,人也摔倒在馬下。

     李元-的力氣大,個子卻不高,騎在馬上,雙-柄短,打不到人,脫手一-朝李密飛去。

     道一-的勁力之強,簡直無與倫比,李密又倒在地上,若是挨上了,怕不被砸成肉醬。

    幸好王伯當趕了上來,提起了手中的金槍往-柄上點去,用的勁力自是此不上-勢,但他是側面施力,把-的去勢頂偏了一點。

     就這些微之差,巨-擦着李密的耳邊過來,在地上擊出一個深坑,李密已經吓昏了過去。

     王伯當上前拉起他:“主公請上馬速走,臣斷後。

    ” 這個忠心耿耿的漢子已豁出性命去護主了,他把馬匹讓給了李密,把李密托上了馬,然後立身回頭,手挺金槍,恍若天神,無視於沖來的千軍萬馬! 李元-倒是頗為敬重這個漢子,笑了一聲道:“好!好漢子!你再接得某家一-,某家就饒你不死。

    ” 舉起左手的大-又是迎頭擊下。

     他縱橫沙場,從無敵手,然而卻沒有學過武,完全憑仗的是天賦的神力,這一-下來,全無章法,然而又急又猛,使人非架不可。

     但是架得住這一-的人實在不多,王伯當雖稱虎将,以英雄而言,猶在秦瓊之上,也吃不清這一。

     他勉強舉起金槍招架,當的一聲,一根筆直的镔鋼水磨金槍被打彎成了一把弓。

     王伯當雙臂震痛欲折,口鼻中都流出了鮮血,搖搖晃晃地走了兩步,終於仰天倒下…… 後面催馬趕來的卻是唐公駕前的旗牌官尉遲南北兄弟,原來唐公在長子李建成的保護下,也進城來了。

     那是建成的催促,因為行前唐公會經勉勵幾個兒子說,誰先攻入長安,占得禁宮,就立誰為嫡。

     他是長子,唯恐被人搶了先,李元-雖然是第一個進城,卻不能算,因為他隻是自己這一隊的先鋒,唐公這話是在分兵三路,叫三個較大的兒子各率一路時說的,根本就沒把李元-計算在内。

     李元-根本是個渾小子,他也不在乎。

    但建成卻很在乎,所以唆動唐公緊随而至,要老子親眼看見是自己入的城。

     尉遲南飛馬上前,屈下一腿道:“四世子,此人乃末将結義兄弟,忠義無雙,請饒他一命。

    ” 李元霸哈哈大笑道:“他接住了我一-,我本來也答應他不死的。

    ” 下馬拾起了右手的銅-,又跳上馬追李密去了。

     李密得王伯當阻了一阻,策馬向西而逃,将出西門,望見前面沙塵蔽空,旌旗招展,都是唐軍字号,那正是李世民與李靖的大軍開到。

     柴紹帶了秦瓊等人,會同齊如-出城而去,沒多久就遇上了李靖的人馬,雙方相見,大喜過望,駐馬不前,就在路上-起了寒喧。

     柴紹道:“世民,此刻西城無人把守,幾個看城門的老兵還是齊兄留下來的,我們一到,就可以叫開門入城。

    ” 李世民笑道:“姐夫,不急在這一刻吧!” 柴紹道:“怎麼不急呢?老四已兵臨城下,老大跟嶽父随後也到了,景陽門上雖有守軍;相信也守不了多久,你再不去就要被他搶先了。

    ” 李世民道:“先就先吧!大哥本來就該居先的,何況還有父王在,我說什麼也不該争的。

    ” 柴紹急了道:“可是嶽父說過,先入景陽宮者可傳嫡,你這一讓不就把個嫡長讓掉了?” 李世民道:“那隻是父王一句勉勵的話,長幼有序,這是亂不得的,我就是先入了景陽宮,也不敢居長。

    ” 徐德言在旁道:“郡馬,世子的話也對,大世子為人你也清楚,即使世子先入了宮,他也會想盡方法請求國公推翻前言的,何苦又去争這片刻呢?” 柴紹道:“嶽父說話時,大家都在場,君無戲言,那能輕易推翻的,藥師,你說句話。

    ” 他知道李靖一言,有-足輕重之力,所以催他發言,改變李世民的心意。

     李靖還沒開口,樂昌公主笑道:“郡馬,不是妾身喜歡多嘴,也是你本身先犯了個錯誤,你稱唐公為嶽父。

    ” 柴紹一怔道:“他本來就是我嶽父嘛!” 樂昌公主笑道:“外子以前稱先君都叫父王的。

    ” 柴紹道:“德言兄是陳宮的驸馬,自然那樣稱呼,家嶽隻是公爵而已,我怎能稱父王?” 樂昌公主道:“這就是了。

    唐公既不能稱王,自然談不上什麼君無戲言。

    ” 柴紹道:“這情形不同。

    家嶽現在雖是國公,可是入了長安之後,恭皇帝立刻就會下诏遜位……” 李靖一笑道:“柴兄還是沒弄懂徐夫人的意思。

    她要說明的不是君無戲言的那句話,而是說一個國公的嫡長子不值得力争。

    ” 柴紹道:“可是家嶽登基之後,就不同了。

    ” 李靖道:“國公嫡長子未必就一定會封為太子,那是要另行冊定的,一切都在将來,現在争這些虛名沒用的。

    ” 柴紹頓了一頓才道:“你們都這麼說,我還堅持什麼呢,不過大家都知道,這個嫡長子就是将來的太子。

    ” 李靖笑了一笑道:“那要等唐公登上了大寶之後才能作成決定的。

    ” 他的話輕描淡寫,并沒有多大意思,可是每個人似乎都從他的話中明白了什麼,沒有人再作争論了。

     (孤劍生掃描武俠屋OCR)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