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這批女孩子進入國公府,不但增添了無限的生氣,而且也真正的發揮了警衛的作用。
自從她們進府之後,三個月内,一共來了三批刺客,第一批在外面就被家将們發現,用強弓弩箭,全部射斃,根本沒有侵入到内寝去。
第二批第三批為數較多,其中一半則是高來高去的江湖好手,他們利用聲東擊西的方法,以半數作為犧牲,引起家将們的注意,另一半則乘亂侵入寝宮,而且也到達了楊素的大胡床前。
楊素卻秉燭獨坐帳房中看書,帳外有一群侍女圍立着侍候,刺客一共是兩人,以為穩可得手。
那知他們揮刀直撲帳中的時候,那批侍女一個個由裙下掣出了長劍截阻,個個武功都很了得。
拼戰未及數合,已将兩名刺客砍殺於帳前。
華氏姐妹兩人也在帳内,每人手中都扣好了兩柄飛刀,準備作第三道攔截,結果卻沒機會用得上。
而且她們還精於裝設機關,在楊素的胡床上裝設了一道最秘密的機關,在最危急的時候,隻要一按機關,地下的翻闆會自動翻開,由滑道把楊素送到安全的地方,而寝宮四周卻會落下粗如人臂的銅栅欄柱,将刺客關在裹面,隻可惜這些機關還沒有機會使用。
三次行刺,楊素都安然度過,使他更為跋扈了,推辭年邁,不再去上朝,卻又不放棄幹預國事,當然要管的都是國家大事,他幾次上奏章,要皇帝修建長城,把秦時所建的古城連接起來,長達萬裡,以北拒胡奴。
他又上表奏請隋炀帝廣修馳道,把一些狹窄的道路拓寬,便於快馬疾行,以利民生。
這兩個建議似乎都很有價值,但是說穿了,都是他在為自己打算,因為他的心腹部屬多半戍守邊塞等地,而北方的匈奴經過百餘年的休養生息,又從漢朝的征服下擺脫束縛而強盛起來,漢時所建監督北方的督護府早已自動撤除,因戰争而減少的壯丁也漸漸地補充足夠了。
靜極思動,他們不忘中原的錦繡河山,又在開始作一些試探性的騷擾。
隋炀帝本來以為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削弱一點楊素手中的實力。
XXXXXX
至少也打算牽制住他的兵,以便在京師對他展開整肅行動,曾經凝訂計劃北伐調楊素所屬的軍隊打匈奴去。
楊素卻也不傻,知道這是宇文士及和化及兩兄弟搗的鬼,對北伐的計劃大加贊賞,卻推舉宇文化及父子領軍北伐,說宇文化及精於韬略,宇文成都勇冠天下,他們父子二人出師,必可大振天威。
這父子二人聽了,隻有搖頭苦笑。
他們倒不是怕匈奴,而是怕離開長安,跑到北方去,恐怕回來的機會很少。
楊素自己是胡人,在胡人群中極有影響力,邊境的騷亂,有些胡是他暗中授意鬧起來的。
因為鬧事的地方,多半是宇文化及心腹戍守的地區,像是存心跟他過不去。
炀帝也不肯把宇文成都放出去,這是他自己安全的保障,於是北伐之議暫時-置,從國庫中撥出銀兩,發動民夫,把秦漢散設的長城連接起來,成為一條真正的長城。
如此一來,戍守邊境的步馬軍卒可以減少很多,楊素準備把人調近京畿以壯自己的聲勢。
而宇文化及則認為經此一來,自己戍守邊境的部屬可以不受攻擊了,也表示贊成,隋炀帝則是個好大喜功的人,他着眼在千秋之後,後人提起秦漢時,也能把他的隋朝帶上一筆。
修長城是大家郡樂意優為,建馳道卻出於楊素的要求,因為他的兵遠,一有風吹草動,調回來太慢,有遠水救不了近火,因而才上疏以利天下交通。
皇帝自然是曉得的,可是楊素的奏章不容批駁,硬着頭皮也隻有答應下來。
好在宇文兄弟另有一套說法,他們認為馳道開設之後,楊素固然有好處,但他們的部隊調防也方便得多,於是也加以支持。
這兩項大工程郡是花費錢财的,已經把先帝楊堅辛辛苦苦攢節下來的一點國庫剩餘花得差不多了。
隋炀帝一氣之下,心想錢是天下的,你們花,朕貴為天子,為何還要節省?他見到自己的宮殿,還是漢時西遺,規模雖大,但是已經破舊,準備撥一筆款子來修建皇宮。
這第一個意見就被楊素打了回票,楊素已經不上朝了,炀帝在朝廷上作了這個宣布,而且也指定了官員承辦此事,那知有人通知了楊素,楊素卻批駁了,說天下待舉之事正多,皇帝不該把錢用在私人的身上。
請他收回成命,并且,還沒等皇帝同意,就把皇帝指定修繕宮廷的官員調出去派任築城工作。
這個官員算是倒了大黴,他對建築園林之學很有點研究,在工部擔任侍郎,老是不得志,看準了皇帝的喜好,作了一番苦心設計,畫好了圖樣,進呈禦覽,要求整修舊時漢家宮阙,以不讓秦始皇的阿房宮專美於前。
炀帝自然對此動心,批準計畫,并當即指定那名侍郎負責監王督修。
這是個大肥缺,既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