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三 章

首頁
    持異議呢?就算不贊成,也不必公然與太子作對呀。

    ” “不錯,這是很不智的事,皇帝春秋已高,且又體弱多病,随時都有禅位的可能,若是新君登位,他就難保了。

    而且我聽說楊勇對他也很客氣,尊敬的程度還超過了乃弟,他隻要對太子稍假顔色,就能終保富貴了。

    但是他的看法卻異於常人,他說若是年輕十歲,一定毫不考慮地擁戴太子,因為太子生性儒弱,容易受人擺布,他可以穩穩地把握住大權了;就因為他年事已高,餘日無多,而且又沒有後人,不必為子孫計,所以他要扶持一個雄主,好有一番作為,為自己留下百世聲名。

    ” 李靖微微一歎:“我也知道此老是個人傑,若不是他的年歲大了,我也不會離開越公府。

    在他那兒,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隻是此公上了歲數……” “其實年歲大了也有好處,尤其他沒有後人。

    隻要能跟他幾年,取得他的信任,将來不難接下他的基業。

    ” 李靖道:“出塵,你盡管智慧如海,卻沒有把這件事情看準。

    楊素他能識人,能愛才,也能用人,但絕不會把自己的一切交給那一個人。

    他的基業都是及身而止,成於一人,終於一人,也因為如此,他的部屬才會對他忠心耿耿,不易不移。

    ” 張出塵一呆道:“這個我倒沒注意,居然會有這種事,為什麼因此就能獲得部屬的愛戴呢?” 李靖笑道:“這個倒是頗難舉出實例來。

    隻能這樣說吧:他沒有了後人,不為将來打算,對部屬們就全無私心;他也不會聚斂财富,窮事搜括,戮利所得,他可以和部屬們均分,最重要的,他的部屬們有出頭之日,任何人都有機會繼代他的地位,自然對他忠心不二了。

    ” 張出塵歎道:“将帥的繼代私相授受,或形成了世襲,這實在是緻亂之由。

    ” 李靖道:“是的,晉魏之後,南北朝對峙,宋齊梁陳相繼,莫不如此,這種陋習若不革除,天下永難太平,将帥臨戰而受命,解甲則歸諸朝廷,理應如此!” “話是不錯,但是手掌虎符的人卻不作此想。

    他們舍不得放手的。

    因為手中有兵才有權,這種權可以永保富貴,上震君主,下攝萬民,誰又肯交給别人呢?越公楊素已經算不錯的了,但仍未能免俗,此外,再難找到一個人了。

    ” 李靖道:“我将來一定要革除這種惡習,如果我異日有機會手绾虎符,絕不會視同已有。

    ” 張出塵笑這:“郎君這不是你的違心之論嗎?” “出塵,你應該明白我的,我希望有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但我絕不戀棧權勢,功成身退,還我本來。

    ” “我相信你有這個心意,可是你的做法卻是兩回事,像目前,你已經在跟大哥争權了。

    ” 李靖道:“這怎麼是争權呢?人都是他的!” “可是你卻在排除他的成規,建立你自己的影響力。

    ” 李靖坦然地道:“這點我不否認,各人行事的方針不同,我不慣在别人的影響下做事,既然授權給我,就該由我全權統籌,否則我甯可不幹,大哥在把事權交給我時,根本沒取得我的同意,我也沒機會告訴他這些,因此,我隻有做給他看!” “像殺死侯方宗這件事,你是故意做給他看的?” “是的。

    大哥志在取天下,有時不免有委屈求全,我卻是在治軍,必須要令出必行,這是我們不同的地方。

    ” “你的做法卻使人容易誤會為奪權而自壯聲勢。

    ” “我知道,但是我仍然要做,他若不放心夕就快點回來,把這一切都收回去,隻要我替他管一天就要聽我的。

    ” 張出塵默然片刻才道:“郎君,我是絕對相信你的,但别人卻很難接受你的說法。

    ” 李靖笑道:“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将來自有事實證明,隻要大哥一回來,我立刻把人手全部交回給他,那就是最好的解釋了。

    ” “你還是不肯跟大哥合作下去?” 李靖道:“是的。

    大哥是個豪傑,才能技藝都好,氣度胸襟有王者之風,-他卻不是真命之主。

    ” “郎君,方士術家之言,可作不得準的。

    ” 李靖道:“當然,我隻是姑妄聽之,不會就此堅信而作為擇人以事的标準,我是從另一些條件上看的。

    ” 張出塵道:“人傑雄主并不是天生的,都是由環境造成。

    ” 李靖莊重地道:“我也知道,但是大哥卻隻是作了謀天的準備,卻沒有一點治國平天下的計劃。

    ” “天下還沒有到手,想那麼多幹麼?” 李靖道:“不然,治國平天下是何等艱钜的重任,萬萬不可以臨時急就,大哥雖志在天下。

    卻隻看見權勢,并沒有以此作為一種抱負,他隻想一統天下,卻沒有想到過為萬世開太平的責任。

    ” “難道還會有人預先想好了這樣一套大計劃嗎?” “如果此人志在天下,應該作此準備的。

    ” “郎君,你若是以此來作為擇主的條件,恐怕就太難了,也許十幾二十年都找不到一個。

    ” 李靖笑道:“真命之主,又豈是人人可為的?我認為這是必須要的條件,天下無主,唯有德者居之,這個德卻很難量定,隻不過天下之德,乃在仁民施政,這不是空談,所以沒有這種準備的人,絕非是一個盡責的人君。

    ” 張出塵不再說話了,她看着夫婿的眼光,卻由溫柔而轉為尊敬,現在,她算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丈夫了,這種了解,使她的愛情更為堅貞。

     李靖沒有一統天下的野心,但他卻是個真正有作為的人,是一個真正的大丈夫。

     馬行迅速,他們終於在約定的期限前,到達了太湖之畔,神龍門的分壇在此是一家大糧号。

     規模很大,生意做得也大,但招牌卻有很重的江湖昧,叫做揚武糧行,糧行東家的解釋是取自他的姓名,他姓武,單名一個揚字,倒過來就成了店招。

     出事的糧船就是屬於這一家的,武揚的轄下有四百多名夥計,由搜購米糧到水陸運銷,都是自家包辦。

     店中的人手都是神龍門下,李靖到了這兒倒不再客氣,他讓薛飛霞先去通知了,而後才施施然落止。

     神龍門中弟子早已列除在門口恭迎,張豹跟武揚更是遠迎至半裡之外。

     坐定後,李靖才道:“張豹,我要你所做的準備都妥當了沒有?” 張豹起立道:“啟禀公子,都已齊全了,屬下已召集了四百名弟兄集合待命。

    ” 李靖道:“這四百人的戰力如何?” “他們都是久經訓練的好手,力敵虎豹,以一當百。

    ” “我要的是他們的輕身功夫,因為我準備突襲,他們必須能夠攀山越險,飛渡峭壁。

    ” “公子放心,他們都有這種能力。

    ” 李靖道:“好,我相信你們眼光,大概不緻會太差了。

    此外,對於兩個山寨的虛實打聽得如何。

     張豹道:“東洞庭山以黃河清為首,此人外号洞庭蛟,水裡工夫卓絕,陸上步戰也勇無敵手,轄下有一千二百名喽羅,戰船百艘,西洞庭湖則是兩名女盜為首,她們是堂姐妹,姐姐叫華無雙,妹妹叫華玉雙,所有轄下有六百餘人,卻有一半是女子。

    ” 李靖道:“女子也能嘯聚山寨,這倒是少見。

    ” 張豹道:“啟禀公子,這一批女賊非同小可,她們身着黑衣,手執雙刀,臨陣之時,勇猛過於男子,尤其是她們的輕身功夫,卓絕超人,翻山越嶺,如履平地,踏雪無痕,飛瓦渡江;她們自稱是飛鳳軍。

    ” 董輕雲看看他笑道:“張豹,這些是你親見的嗎?” 張豹道:“我雖沒有親見,但提供這消息的人卻很靠得住,大概不會過甚其詞。

    ” 李靖笑笑道:“我相信不算太誇張,她們敢對神龍門下手,必然是有相當把握的。

    我更高興她們的訓練精良,這批人若是收了過來,倒是一支勁旅。

    娘子,我得卿來歸,還沒有緻過聘儀,現在我就以此三百飛鳳女為聘,交給你統禦指揮,作為你的衛隊如何?” 張出塵也笑道:“妾身就謝了郎君了!” 這兩口子居然輕輕松松,好似已經把對方收服了。

    張豹與武揚等人口中雖不敢說,神情上卻有不以為然之色。

    但薛飛霞與董輕雲卻知道李靖是真有這種把握,并吞四海堂就是一個例子。

     李靖的安排神奇莫測,三原李藥師名滿天下,畢竟不是虛得。

     李靖又問道:“我要的兩處地勢形态圖說呢?” 張豹取了一張紙出來道:“東洞庭黃河清的山寨允許漁民栖居,山寨形勢已畫得簡圖在此,西洞庭華氏姐妹則将居民盡行驅出他遷,關防謹嚴,從無外人前去,故而無由得知,請公子原諒。

    ” 李睛道:“他們難道整個對外隔絕了?” 武揚道:“可以這麼說,那一對姐妹行事十分小心,将山寨分為前後二進,她們帶了三百名飛鳳軍居於後寨,連前寨的人都禁止前往,内中情形,無人得知。

    ” 李靖哦了一聲道:“她們總要吃飯的吧?” “前後寨由一條寬十五丈的深溝隔開,平時是隔斷的,有事情通知時,先要通報前寨,再以号角通知後寨,派人隔岸問明情由,若有必要。

    始行着人過來處理。

    ” “後寨的人是如何到前面來的?” “後山有一座山-,突起百丈,-腰伸出一株老松,橫亘半空,她們在樹幹上吊了十幾根長索。

    懸空吊蕩過來,然後再把繩子放回去,這是唯一的通路。

    ” 李靖問道:“為什麼要把繩子放回去呢?” 武揚道:“這是兩位女寨主的規定,進出都由後寨控制,即使後面的人出來了要回去,也一定要先通知對面放過空索來才能飛渡回去。

    ” 薛飛霞忍不住道:“她們真不怕麻煩?” 武揚苦笑這:“聽說這兩個女盜生性孤僻,不喜歡外人接近,尤其不喜歡男人,因而才離群獨處。

    ” 張出塵卻問了一句女人最關切的問題:“她們的容貌長得如何?是很美麗?還是很醜陋?” 武揚道:“這……卻不得而知。

    她們出來時,臉上都蒙了一塊黑紗,難見廬山真面目。

    ” 張出塵笑這:“這與我的猜測很接近。

    ” 李靖問道:“出塵,你聽說過她們二人嗎?” 張出塵道:“沒有,妾身是今天才聽見她們的名字,倒是那洞庭蛟黃河清還聽說過,那是在越公府中整理地方官奏扳時摘錄下來的,知道此人曾是黃河的水盜,骁勇骠悍善戰殺人如麻,犯案累累,不知何時,潛來太湖為寇了,楊素也在找這個人呢。

    ” “他找此人幹嘛?” “因為他想成立一旅精良的水師,獨缺水戰的人才,還下令地方官專事尋找此人的下落奏報。

    ” 武揚道:“太湖中水盜原來已有不少,但隻是一些零星散股,半年前始有黃河清前來,将各股水寇征服,居於東洞庭山,至於華氏姐妹,則不知何時嘯聚西洞庭的,因為她們的行蹤隐密,但可斷定的是較東寨為早。

    黃河清本來想把西洞庭也并吞了,經過幾次激戰都未能攻下,反倒賠進了不少人手,最後才雙方罷戰言和,分庭抗禮,并進而雙方合作,對外則由黃河清出面……” 張出塵道:“這些消息是由何處打聽來的?” 張豹道:“夫人,是屬下俘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