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髒,立時血湧如泉,公主隻掙動了幾下,就倒地不動了。
李密并沒有想殺死她,隻想刺傷地一下,殺殺她的威風而已,因為李密知道李淵對這個侄女頗為锺愛,自己再次舉事,即使敗了,高祖或能看在她的份上,對自己也網開一面。
那知公主自己把胸膛湊上來,及至發現公主斷了氣,他知道事情鬧大了,無法善了了。
李密心切舉事,卻也知道現非其時,最好是等李世民把王世充與窦建德都打垮之後,那時師老兵疲,正是起兵良機,所以一拖再拖,這下子卻非幹不可了。
更糟的是窦建德與王世充派人來找他連絡,約他共同發兵拒唐,他因為心中另有打算,予以拒絕了,現在朝廷一定會命李世民移師來征讨自己,而王窦二人也一定不會發兵救援,變成要孤軍奮鬥了。
悔恨歸悔恨,但是卻已無法彌補,李密隻有吩咐将公主收殓了,急急地找親信臣屬,商量發兵。
李密拒不來朝廷出任宰相,高祖已經認為他有問題了,又接到公主被殺的消息,更是勃然震怒,立刻下令,叫秦王李世民移師攻打金墉,務必要将李密擒獲押送長安正法。
而李密不待朝廷的兵到,先已宣布起兵反唐。
李世民聽見李密複反的消息是十分吃驚的,雖然他知道李密早晚必反,但這個時候卻是很不巧。
因為他正在全力要攻擊夏王窦建德,兵迫夏口,眼看着再過一兩個月,即可收功,卻要放棄戰果,去攻打金墉。
此不利之一;再者,自已的部隊已轉戰經年,而金墉卻是修養生息多年,以勞攻逸,必将難以成功。
但是李密殺了公主,公然發兵,若不去讨伐,朝廷威嚴何在?不得而已,隻有移兵去了。
而後又接密報,知道李密是被逼反的,不禁深為反對。
他與帳下的軍師徐茂公以及元帥秦瓊,先鋒羅成同聚軍中大帳商量道:“我真不明白,朝中那些輔佐的大臣們打的是什麼主意,偏在這個時候去撩撥李密。
”
徐茂公輕歎道:“殿下!朝中自從劉文靜伏誅後,已經沒有人能作主了,那些大臣都是聖上在晉陽的家臣,沒有一個具有輔國的才華的。
”
李世民搖搖頭歎道:“這個我也知道,我也曾向父王建言,要開放言路,引用人才以理國,治天下,不緣以前在晉陽,那些人的才具,實在不足以擔當大事的,可是那時候劉文靜在管着,他怕新人進來分了他的權,一力反對,而劉文靜的品雖不端,才華尚堪借重,有他佐理國事,大體上是不會有問題的;那知父王又把劉文靜給整掉了。
”
徐茂公道:“殿下,整劉文靜,逼反李密,聽說都是太子居中獻策。
”
李世民道:“我也聽說了,不過難以相信,因為大哥沒有這份才具,也沒有這麼大的魄力。
”
徐茂公道:“建成太子才具碌碌,但是他門中必有健者,所以才能把事情辦得這麼漂亮,誅劉文靜不算能幹,隻要出其不意,誰都能殺他,但是為了斬草除根,拔除了宮中的劉貴人,那才了不起,此人不但見得深遠,而且出手俐落,安排妥貼,太子是絕對做不到的,以他的為人及性情,叫他殺一個嬌滴滴的美人,他就舍不得。
”
李世民感到有點難堪,連忙道:“我大哥跟劉貴人一無所染,這是可以擔保的。
”
徐茂公道:“殿下,微臣并非對太子有所偏見,但是他為人如何自有公評,唯其如此,微臣對這次的霹靂行動才感到驚奇,能促成他下這個決心很不容易。
”
李世民隻得道:“家兄對小節不拘,大事上從不糊塗。
”
徐茂公笑道:“太子最近的确辦了幾件大事,以前卻連小事都沒有辦好過,所以微臣想:他門中一定有能人為助,殿下倒要小心了。
”
秦瓊道:“東宮門下隻有一個中書舍人魏徵,可以算得上是不錯的,但他隻是個江湖人而已。
”
徐茂公卻道:“江湖中頗不乏奇才,這位魏舍人必然是個好角色,殿下沒網羅到此人,倒是大損失。
”
李世民道:“我曾經邀過此人,他也來了,不過一到京師,就被大哥邀去了。
”
秦瓊說道:“舍殿下而投東宮,其人高明也有限。
”徐茂公道:“叔寶,話不能這麼說,老實說,若非我們早受殿下深知,此刻要我擇人而事,我也會到東宮門下的,因為殿下這邊人才太多,使這邊顯不出我來,倒不如到那邊去,能夠大展所長。
”
李世民道:“列位,我們現在不是讨論這個問題。
”
徐茂公道:“殿下,目前雖是在讨論李密複反的事,但事出有因,必須究其原因。
”
“這又有什麼原因呢?”
徐茂公道:“除劉文靜很高明,逼反李密則太拙劣,兩者如同出一人,則其中大有可玩味之處。
”
秦瓊不解地道:“殿下,何以逼反李密為不見高明呢?若是慢慢地等他充份準備,那時不逼他也會反了,對付起來,豈非更加費事?”
李世民道:“元帥的話固為有理,隻是尚不夠深切。
李密遲早必将反唐,現在卻非其時,因此,隻要不逼得太緊,等窦建德,王世充平定後,再配合李靖西征的大軍,那濤聲勢浩壯,李密必不敢輕舉妄動,為保性命身家,隻有乖乖的交出兵權,息将野心,一場兵燹豈不是可免了?所以我說以宰相之位徵召李密入朝,是很高明的辦法,那可以使李密的野心無所遁形,忠奸順逆,立刻分明,但是操之過急了一點?”
徐茂公撚須笑道:“殿下,被你這麼一分析,微臣倒是有了新的看法了,因為微臣認為此計若出自他人,固是不智之至,若出自東宮,則高明之極。
”
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
徐茂公微笑道:“殿下是為整個大唐朝廷計,自然認為時機未妥,但為東宮太子計,則恰到好處。
此時逼反李密,殿下勢必移師往剿,則窦王二人未滅,兵力不能集中,成功之踐已微;再者,李藥師西征大軍未凱,設若殿下軍事不利,則救援無人,這正是除掉或削弱殿下實力的最佳時機與手段。
”
李世民道:“軍師,這可不能亂作猜測的。
”
徐茂公道:“殿下心中必然明白,這正是東宮的意思,他是怕殿下擁兵過重,威脅到他的地位,乃出此下策。
”
李世民微現痛苦之色道:“我想大哥不會利用這個方法來故意打擊我吧!”
徐茂公道:“太子是怎麼樣的人,臣等無不清楚,殿下也不必解釋了!此所謂驅虎吞狼之計。
”
李世民道:“可是父王總不會故意來害我吧?”
徐茂公道:“聖上或不緻刻意如此,但是聖上身邊沒有一個夠幹練的能臣為輔,而一個劉文靜又被整掉了。
想不到那麼多,等到李密一反,自然責成在殿下頭上去剿滅。
”
李世民一歎道:“不論這其中因由為何了,李密既反,我們受命征剿,總不能抗旨吧?”
徐茂公道:“那當然不能;不過也有辦法的。
我們可以采取拖的對策。
”
“什麼是拖的對策呢?”
徐茂公道:“就是保全實力,不積極進逼,築圍徐進。
不急切急攻,等李靖的大軍凱師後,再行會合進攻。
”
李世民道:“假如不采用這個方式,還有什麼别的戰術可資運用呢?”
徐茂公道:“那當然有的,分兵數路,舍命急攻,以敵我之勢而言,約莫是四六之機,把李密吃下來後,我軍最多隻剩三四停的人馬,縱然得勝,也勝得很慘。
”
李世民一怔道:“要這麼大的犧牲?”
徐茂公道:“這還是微臣最保守最樂觀的估計了,若是嚴格來說,恐怕隻有五五之數,大家力拼,隻有同歸於盡。
”
“李密在金墉的實力有如此堅強嗎?”
徐茂公莊容道:“微臣的估計絕不會錯。
”
徐茂公之所以被任為軍師,就是他精於計算敵我情勢,根據種種的情報資料來判斷敵人的戰力。
這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是一樁大學問。
李靖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