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三不杀

首頁
    這也并不出奇。

     顧佛影連這點都列為“特征”,顯然是因為找不到那人的真正“特征”。

     一個沒有特征的人,也不容易找到他的缺點;同理,所以一個已經成名的人,比較好對付,因為他的性命比誰都寶貴,就算他可以不要命,也很少人可以不要面子。

     未成名的人卻不然。

     他們可以同時不要命,也不要面子。

     故此,已成名的劍客最怕與無名的刺客交手,因為成名的劍客已不能敗,無名的刺客卻是隻求得手。

     方邪真已感覺到“蔡旋鐘”的侵略,甚至覺得,“這個人”跟自己越來越相近,但也愈來愈逼近。

     所以他問:“他使什麼兵器?” 顧佛影道:“劍。

    ” 方邪真問:“什麼劍?” 顧佛影道:“九尺七寸長的劍。

    ” 方邪真吃了一驚:“這麼長的劍?” 顧佛影道:“所以動起劍來,十分的不方便,他要殺的人,必須在十尺以外,否則,一旦讓對方沖近身前,就不容易回劍自守。

    ” 方邪真喃喃地道:“通常這麼長的劍,已經不是劍,而是槍、矛或戟……除非……莫非……” 顧佛影幾乎豎起了耳朵:“除非什麼?莫非什麼?” 方邪真道:“你記不記得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時,以三年歲次丁已,命李斯聚當世五大鑄劍師往北祗采銅,镌得二劍,名為“定秦”,由丞相李斯親刻小篆為志,以表秦之天下永定之意的事?” 顧佛影臉上已有了崇敬之色:“方少俠果真博學廣識。

    當其時五大鑄劍師隻采得這塊銅精,卻無法把它鑄成寶劍,隻有苦求北邙山的奔鹿大師出手镌冶,奔鹿大師因顧念這五名劍師的族親性命,便破例開爐冶劍,但得此二劍,各長三尺六寸,奔鹿大師一算氣數,必須要采精銅镌冶第三把劍,劍長二尺五寸,三劍合一,天下始能定,并留下“大限劍”劍譜,希望秦世子能多練劍,少胡戲。

    ” 方邪真點頭道:‘大限劍’長九尺七,正是三劍合一的長度,可惜秦二世照樣休戲,而李斯一聽‘大限’二字,恐觸怒秦王,忙把奔鹿大師誘騙毒殺,所以世間隻有‘定秦劍’,而沒有第三柄‘大限劍’了。

    ” 顧佛影道:“不過,秦二世的大限也真的來了,一點也不含糊。

    ” 方邪真道:“但是,這種劍法卻傳了下來,而且,在越王以白馬白牛祀昆吾之神,采精金鑄冶八劍,其中一劍,即長九尺七寸,正好可使這一套劍法。

    ” 顧佛影道:“越王八劍?你指的是:掩日、斷水、轉魄、懸翦、驚鲵、滅魂、卻邪、真剛八大名劍?” 方邪真含笑道:“是。

    古史記載,‘掩日’一出,指日則光盡暗。

    因金屬陰,陰盛故陽滅。

    ‘斷水’一出,以之劃水,水分而不合。

    ‘轉魄,一出,以之指月,贍兔為之倒轉。

    ‘懸翳’一出,飛鳥遊蟲,自觸其刃,如斬載也!”他如數家珍地道,“至于‘驚鲵’神劍,以之泛海,據說鲸鲵為之深入。

    “滅魂”則為神兵,挾之夜行,不逢魑魅。

    “卻邪”更有辟煞功效,妖魅見之則伏。

    還有一柄“真剛劍”,切玉斷金,如削土木,吹毛斷發,削鐵如泥。

    ” 顧佛影垂手恭聽。

     方邪真一笑道,“不過古人镌冶名劍和創研劍譜之說,往往以訛傳訛,過于神化。

    若說‘掩日’神劍劍出而陽光盡暗,可能因劍光大盛而奪目之故,還算人情合理,但‘斷水’能劃水不流,未免過于匪夷所思了。

    ” 顧佛影道:“那麼,方少俠以為,能使‘大限劍法’的,是哪一把名劍呢?” “九尺七寸,除‘轉魄’外,還有哪一柄劍是這個長度呢?”方邪真道,“‘轉魄神劍’,相傳以劍指月,贍兔倒轉,但贍兔乃指月亮的暗塊,如何倒轉?此說也未免誇張。

    許是因此劍太長,故以此作為形容,故有此說,亦或未定。

    ” 顧佛影陷入深思,自語道:“大限劍譜?轉魄神劍?” 方邪真道:“一個人,用這麼一把劍在江湖上闖,不可能沒有事迹可查的。

    ” 顧佛影道:“有。

    ” 方邪真道:“哦?” 顧佛影道:“三年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