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十六

首頁
    慧眼。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秋意蕭瑟如此。

    雨後紅花綠葉凋盡,舉目四望,萬物皆休。

    “苒苒”,緩慢卻又無力挽留,讓人頓生悲歎,與“漸”之意隐然相連。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江水不解人意,依舊默然流去。

    “無語”即不語,實為“無情”之舉。

    天地邈遠,誰解此悲?世界卻依然故我,靜默而行。

    茫茫宇宙之中,那種永恒的思索和悲情如江水東去,悠遠不盡。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登高一望,蕭瑟秋景讓人不忍相對,不由得思念起故鄉,那是詩人心靈永恒的歸處。

    但故鄉既遠,鄉愁更長,易發難收。

    “歎年來蹤迹,何事苦淹留。

    ”鄉思既起,怎不慨歎自己為何被世間瑣事淹留不及早歸去。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推己及人,故園閨中,佳人也應是登樓遙望,期盼遊子歸來吧。

    “誤幾回”言盼意之苦楚難挨,平添款曲。

    此句頗有以我心換卿心之意,真摯感人。

    “争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

    ”怎知道我也是這般闌幹獨倚,愁思百結呢?讀此句,遙遙相望之情溢于言表,更襯“歸思渺邈”之意。

    從首句“對”至“當樓”,再至“登高臨遠”、“望故鄉”,至最後“倚闌幹”,呼應轉承,結構缜密而運意流暢。

    全詞之悲愁,凝于此句,以“凝愁”二字輕輕一收,幹淨利落而别具深意。

     柳永此詞,意興高遠,悲涼沉郁,有如清風過悲林,既具流轉之姿,亦深有動人之緻。

    詞中能與之比肩者寥寥。

    這首詞真情吐露,渾出自然,隐約間我們仿佛能觸到那個孤獨而真實的靈魂。

     周邦彥的《浪淘沙慢》二首,亦屬佳作。

     浪淘沙慢周邦彥 曉陰重,霜凋岸草,霧隐城堞。

    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阕。

    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

    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情切。

    望中地遠天闊。

    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

    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别。

    翠尊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

     羅帶光銷紋衾疊。

    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

    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浪淘沙慢》(曉陰重)分三片。

    上片寫女子在秋晨霧濃之際送别情人。

    “曉陰重,霜凋岸草,霧隐城堞。

    ”秋晨寒草依稀,濃霧迷離,此景謂主人公抑郁沉重的心情,亦暗含前程未明讓人迷惘忐忑之意。

    “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阕。

    ”脂車,車新上油脂,即準備遠行。

    帳飲,臨别飲宴。

    乍阕,剛剛結束。

    即言遠行人已整裝待發。

    “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

    ”垂柳依依,掩淚折之,一種不忍離别之意。

    紅淚,言淚沖胭脂染紅而流,有似泣血,亦如心淚,極言其傷痛。

    玉手,言人之嬌美,亦喻心思單純,暗引後文癡心苦盼之意。

    相思之人神态心境畢現。

    “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情人遠去何方?是否如雁飛高遠,一去杳無音訊? 中片寫離别時傷懷落魄之情。

    “情切”,言離别之時,兩人依依惜别,情真意切。

    直書心聲,總領全片意緒。

    “望中地遠天闊。

    ”地遠天闊,情人明日人在何處?“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

    ”想來隻剩我在夜闌人靜時獨自傷悲哭泣。

    “露冷風清”,秋景正凄涼;“耿耿寒漏咽”言淚似沙漏般簌簌而下,夜長淚亦長。

    此句思來尤為真切動人。

    “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别。

    ”由上句所想,方歎萬事刻骨難忘者,莫如别離。

    “翠尊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

    ”念及此後光景,唯以酒對月。

    酒杯未幹,似待人歸來;人凄苦無依,唯有殘月相伴,因而請斷雲留其不落,以慰相思之意。

    “斷雲”、“殘月”意喻往後之生活不再完整,隻有别後之悲而無歡會之樂。

     下片言離别後苦思無極,愁腸百轉。

    “羅帶光銷紋衾疊。

    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

    ”兩句均為觸景傷情,排比而下,甚為驚心。

    好似積怨噴湧而出,讓人不勝其悲。

    “羅帶光銷”,絲織的衣帶光澤盡失;“紋衾疊”,華美的衾被橫生褶皺。

    羅帶紋衾皆隐玉容憔悴之意。

    “連環解、舊香頓歇”,玉連環散成兩半,情人所贈香囊亦芬芳漸消。

    此景之意似生怕情人負心,離散難合,是相思中一種特有的忐忑揣摩心情。

    “舊香”用西晉韓壽偷香之典,指戀人所贈香囊。

    “怨歌永、瓊壺敲盡缺”,哀歌似訴,永夜不斷。

    “瓊壺敲盡缺”,東晉王敦敲壺當歌,直将壺口敲缺。

    這裡比喻哀歌之長,怨意之深。

    “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昔人一别,原來已是春秋輾轉而過,幡然回顧,前句說羅帶、紋衾、玉連環、香囊、瓊壺等,都言時間之長。

    現在點明,果然是歲月如梭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