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兇氣,異變俱起,雙魂無定,流魂于海,骨歸于家。
”後果溺死。
此略舉色變之效。
]
【譯文】
依《相經》的說法:“看一個人的富貴,主要是看他的骨骼。
有喜有愁主要是看他的容色。
”
[不過這裡應該先說說觀色的依據。
根據五行說,世界物質可分五類:木、金、水、火、土,五物又與五種顔色對應:青、白、黑、赤、黃,反映到人的身心上,又分别與憂愁、哭泣、疾病、驚恐、喜慶對應。
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各主一季,比如春季是草木生長期,所以木氣最旺(即王),木所生的火次旺(即相),而金卻處在被囚禁的狀态,因為次旺的火克制着它。
被最旺的木克制的土和因生木而被消耗的水就處在死地上。
其它以此類推。
五行所對應的顔色和人的身心所處的狀态也與此相同:青色(憂愁)王,赤色(驚恐)相,白色(疾病)囚,黃黑兩色(喜慶、疾病)死。
其它類推。
下面這個例子就是說明如何用觀色來預測人兇吉的。
三國時的著名相術家管辂有一次去他族兄家,看見兩個客人。
客人走後,管對其兄說:“這兩個人的腦門上和口耳之間都有兇氣,預示要發生怪異的變故。
且其魂魄遊移不定,可能要喪身于水裡,但其屍骨會回到家中。
”後來這兩人果然雙雙被淹死。
]
成敗在于決斷。
以此參之,萬不失一。
《經》曰:“言貴賤者存乎骨骼,言修短者存乎虛實。
”
[《經》曰:“夫人喘息者,命之所存也。
喘息條條,狀長而緩者,長命人也。
喘息急促,出入不等者,短命人也。
”又曰:“骨肉堅硬,壽而不樂。
體肉軟者,樂而不壽。
”
《左傳》曰:魯使襄仲如齊,複曰:“臣聞齊人将食魯之麥。
以臣觀之,将不能。
齊君之語偷。
臧文仲有言曰:‘人主偷,必死。
’”後果然。
鄭伯如晉拜成,授玉于東楹之東。
晉大夫貞伯曰:“鄭伯其死乎?自棄也已!視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杜預曰:“言鄭伯不端谛也。
”)
六月卒。
天王使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
成子受脤于社,不敬。
劉子曰:“吾聞之,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為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
能者養之以福,不能者敗以取禍。
是故君子勤禮,小人盡力。
勤禮莫如緻敬,盡力莫如敦笃。
敬在養神,笃在守業。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
今成子惰,棄其命矣。
其不反乎?”五月卒于瑕。
晉侯嬖程鄭,使佐下軍。
鄭行人公孫揮如晉聘。
程鄭問焉,曰:“敢問降階何由?”子羽不能對。
歸以語然明,然明曰:“是将死矣。
不然将亡。
貴而知懼,懼而思降,乃得其階,下人而已,又何問焉?且夫既登而求降者,知人也,不在程鄭。
其有亡釁乎?不然,其有惑疾,将死而憂乎?”明年程鄭卒。
天王使單子會韓宣子于戚,視下言徐。
叔向曰:“單子其将死乎?朝有著定,會有表,衣有繪、有結。
會朝之言,必聞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
視不過結、繪中,所以導容貌也。
言以定之,容貌以明之,失則有阙。
今單子為王官伯而命事于會,視不登帶,言不過步,貌不導容,而言不昭矣。
不導不恭,不昭不從,無守氣矣。
”此冬單子卒。
宋平公享昭子,晏飲樂,語相泣也。
樂祁佐,退而告人曰:“今茲君與叔孫其将死乎?吾聞之: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
心之精炎,是謂魂魄。
魂魄去之,何以能久?”此年,叔孫、宋公皆卒。
邾隐公來朝,執玉高,其容仰。
魯公受玉卑,其容俯。
子貢曰:“以禮觀之,二君皆有死亡焉。
高仰,驕也。
卑俯,替也。
驕近亂,替近疾。
君為主,其死亡乎?”此年,公甍。
哀七年,以邾子益歸,衛侯會吳于鄖。
吳人藩衛侯之舍。
子貢說太宰嚭而免之。
衛侯歸,效夷言。
子之尚幼曰:“君必不免。
其死于夷乎?執焉而又說其言,從之固矣。
”後卒死于楚。
魯公作楚宮,穆叔曰:“《泰誓》雲:‘人之所欲,天必從之。
’君欲楚也夫,故作其宮。
不複适楚,必死是宮。
”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宮。
晉侯使郤犨送孫林父于衛。
衛侯飨之,苦成叔傲。
衛大夫甯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飨食也,以觀威儀、省禍福。
故詩雲:‘兕觥其觓,旨酒思柔。
彼交匪傲,萬福來求。
’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
”十七年,郤氏亡。
齊侯與衛侯會于商任,不敬。
叔向曰:“二君者必不免。
會朝,禮之經也。
禮,政之輿也。
政,身之守也。
怠禮失政,不立,是以亂也。
”二十五年,齊弑光。
二十六年,衛弑剽也。
]
言性靈者存乎容止。
斯其大體。
【譯文】
一個人在關鍵時刻能不能作出決斷,往往表示他能不能成就大事。
所為“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以這樣的原則再參之以他的相貌,就能做出萬無一失的判斷。
《相經》上說:“一個人的貴賤取決于骨骼,而壽命的長短則取決于其精神氣質的虛實。
”
[《相經》上又說:人活的是一口氣。
凡呼吸均長緩慢的就壽長,相反則壽短。
骨肉堅硬的人壽長但一生歡樂少,骨肉柔軟的壽短但一生很快活。
”
下面引述的《左傳》中的這些故事可以作為以神情舉止來預測命運的參考和例證。
魯國的襄仲出使齊國,回國後說:“我在齊國聽說他們準備來吃我國的小麥。
以我看他們做不到。
齊王說話吱吱唔唔、吞吞吐吐。
臧文仲說過:‘作國王的說話吱唔含糊,就快死了。
’”
鄭悼公前往晉國拜謝結盟成功。
在舉行授受玉璧的禮儀時,兩國地位相等本應站在兩楹柱之間的正堂,不相等時為客的一方應站在東面楹柱的西邊。
鄭悼公卻快步走到了東邊。
晉大夫貞伯見此情形後說:“鄭伯恐怕快死了吧?他是在自己抛棄自己!他目光流散,腳步匆匆,不安于自己的位置,大概活不成多久了!”鄭悼公真的死在當年六月。
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