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 适变十五

首頁
    推自然之勢也。

    ”[故曰:“智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

    乘衆人之智,即無不任也;用衆人之力,即無不勝也。

    故聖人舉事,未嘗不因其資而用也。

    ]故曰:湯武,聖主也,而不能與越人乘舲舟,泛江湖。

    伊尹,賢相也,而不能與胡人騎原馬,服騊駼。

    孔、墨,博通也,而不能與山居者入棒薄,出險阻。

     由是觀之,人智于物,淺矣,而欲以昭海内,存萬物,不因道理之數,而專己之能,則其窮不遠。

    故智不足以為理,勇不足以為強,明矣,然而君人者,在廟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也。

     [《呂氏春秋》曰:“是天無形而萬物以成,大聖無事而千宮盡能,此謂不教之教,無言之诏也。

    ”] 【譯文】 《道德經》說:“我無為,人民就會自我教育。

    ”《文子》上說:“所謂無為,并不是就叫他不來,推他不走,什麼事也不做,整天坐着不動。

    無為就是指按規律辦事,借助一定的條件去奪取成功,也就是說,一切都要順其自然。

    ”[所以說,既有才智,又善于向人請教就是聖明;既勇敢,又善于向人請教就是優勝。

    能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什麼重任都能完成;利用群衆的力量就沒有不可戰勝的困難。

    因此聖人辦事,無不發揮各方面的優勢,并善于合理利用它們。

    ]商湯和周武王雖是聖主,卻不能和越人一起乘遊艇,泛江湖;伊尹是賢相,卻不能和胡人一道騎野馬馳騁;孔、墨雖然都是博學的通人,卻不能象山裡人那樣鑽山入林。

     由此可見,人的智能是有限的,如果想眼觀四海,胸懷天下,不掌握真理,僅憑自己有限的本領,就打不破時空的局限。

    一人的智慧,不能窮盡全部真理;一人的勇敢,不能無敵于天下。

    這是很明顯的道理。

    然而,作為國家的領袖,坐在高堂之上,就能對天下形勢了如指掌,其奧妙就在于他能因此知彼,因人知人,把别人的優勢變成自己的優勢。

    [《呂氏春秋》說:“大沒有固定的形狀,然而有了它萬物才能生成,偉大的聖人不是事事都親自動手,而是使所有的官員各盡其能,發揮作用。

    這就叫沒有教導的教導,沒有說出來的聖旨。

    ”] 夫冬日之陽,夏日之陰,萬物歸之,而莫之使。

    至精之感,弗召自來。

     待目而昭見,待言而使令,其于理難矣。

    [《文子》曰:“三月嬰兒,未知利害,而慈母之憂喻焉者,情也。

    ”故曰:言之用者小,不言之用者大。

    又曰: 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動化者也。

    施而信,言而信,怒而威,是以精誠為之者也。

    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為之也。

    ] 臯陶喑而為大理,天下無虐刑;師曠瞽而為大宰,晉國無亂政。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聖人無為,大聖不作,觀于天地之謂也。

    ”] 不言之令,不視之見,聖人所以為師,此黃老之術也。

     [《文子》曰:“聖人所由曰道,所為曰事道,猶金石一調,不可更事,猶琴瑟每調,終而改調。

    故法制禮樂者,理之具也,非所以為理也。

    ” 昔曹參相齊,其治要用黃老術,齊國安集。

    及代蕭何為漢相,參去,屬其後相曰:“以齊獄市為寄,慎勿少擾也。

    ”後相曰:“治無大于此者乎?” 參曰:“不然。

    夫獄市者,所以并容也。

    今君擾之,奸人安所容乎?吾是以先之。

    ”由是觀之,秦人極刑而天下叛,孝武峻法而獄繁。

    此其弊也。

    《經》曰:“我無為而人自化;我好靜而人自正。

    ”參欲以道化其本,不欲擾其末也。

    太史公曰:“參為漢相,清靜寡欲,言合道義。

    然百姓離秦之酷擾,參與休息。

    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

    ” 議曰:黃老之風,蓋帝道也。

    ] 【譯文】 天下萬物都自覺向往冬天的太陽,夏天的陰涼,并沒有什麼人讓它們這樣做啊!可是在精誠的感召下,萬物都不叫自來。

    如果都等目光的示意,号令的指揮,它們才這樣做,這在道理上很難講得通。

     [文子說:“剛滿三個月的嬰兒是不懂利害的,然而仁慈的母親對嬰兒還是要唠唠叨叨地說個不停,憂慮之情溢于言表,這是因為至情使然。

    ”所以說語言的作用是不足稱道的,語言後面的至情才是真正值得贊美的。

    文子還說:“不說話就能使人相信,不施惠就仁愛,不發怒就威嚴,這是大自然的自在精神。

    施惠才能做到仁愛,說話才能讓人相信,發怒才能讓人感到威嚴,這是内心真實情感的作用。

    施惠也做不到仁愛,說話也不能讓人相信,發怒也不能讓人害怕,這是由于裝樣子要人看的緣故。

    ”] 臯陶雖然是個啞巴,但他作為大禹的最高法官時,天下沒有酷刑;師曠是個瞎子,但他作了宰相後,晉國沒有亂政。

     [莊子說:“天地有偉大的美德,四季有嚴格的界線,萬物有各自的規律,但它們都不說話。

    聖人無力,更高的聖人寂然不動,他們都在效法大自然的規律啊!”] 象這樣不言語就發出了命令,不觀望就無所不見,就是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