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
又當助念,令病人随己念佛音聲,心中系念。
若有錢财,當請衆僧分班念佛,使佛聲晝夜不斷,令病人耳中常聞佛聲,心中常念佛号,則決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即無錢财,亦宜大家發心助念,以結末後之緣。
至于安置後事,切勿在病人前談說。
隻宜擊引磬高聲念佛,必使句句入病人耳,使彼心中常不離佛。
木魚聲濁,臨終助念,斷不宜用。
任彼或坐或卧,切莫移動,大家專心念佛。
待至通身冷透,則神識已去,再遲二時,方可洗浴穿衣。
如身冷轉硬,應用熱湯淋洗,将熱布搭于臂肘膝彎,少刻即可回軟,然後盤腿入龛。
至諸事齊畢,尤須長為念佛。
所有誦經拜忏,皆不如念佛之利益廣大。
凡一切出家在家各眷屬,俱須依之而行,則存者亡者,悉得大益。
再者,我佛涅槃,原本右脅而卧,以故入棺荼毗⑴。
今人若随其自然,坐之者入龛,卧亡者入棺,尤為得當。
但今人沿習成風,恐不以此為然,亦唯聽諸自便。
至人死後之善惡境相,原有實據。
其生善道者,熱氣自下而上升,生惡道者,自上而下降。
如通身冷盡,熱氣歸頂者,乃生聖道。
至眼者生天道。
至心者生人道。
至腹者堕餓鬼道。
至膝蓋者堕畜生道。
至腳闆者堕地獄道。
故偈雲,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闆出。
夫生死事大,人所不免,唯此一着,最宜慎重。
其照應病人者,當以同體之悲心,助成往生之大事。
古雲,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
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
因緣果報,感應無差,欲求自利,必先利他。
述此遍告同胞,懇祈人各注意。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389頁 臨終舟楫)
***
⑴四大分張:構成人體的地、水、火、風四大要素互相分離。
⑵谙:ān,熟記、熟悉的意思。
⑶饬終:臨終的告誡及處理臨終一應事宜。
饬:chì。
⑷扶掖:扶持、輔佐他人,使之得以成就、提升。
⑴羁留:纏繞、束縛、留礙的意思。
⑴身嬰貴恙:身得疾病。
嬰,本意是指纏繞、羁絆,引申為施加、獲得、身患。
貴恙,對他人疾病的一種客氣稱呼。
⑵沾沾然:是成語“沾沾自喜”的簡單說法。
形容自我感覺良好而得意洋洋的樣子。
⑶淳笃:淳厚笃實的意思。
⑷期頤:是指百歲老人。
⑴懶坯:懶人。
⑵鎮守使:官名。
北洋政府時置,為省内某一地區軍事長官。
一般由師長、混成旅長或旅長兼任。
⑴當一回值:值一次班。
⑴世道陵夷:世間的道德衰頹、淪落。
⑵盡心焉耳:盡心了吧。
焉耳,古代語氣助詞,與矣同義,相當于今的了。
⑴谛審:以真實心、誠信心、不散漫心,用心審察。
⑵辄:總是。
(音:哲)
⑶怯夫:懦夫;膽小的人。
⑷庶可無虞:差不多可以沒問題、沒麻煩。
庶,這裡是指差不多、也許可以:如庶幾、庶乎。
虞,音于,這裡是指“贻誤”:引申為出問題,出麻煩的意思。
⑸訃至:報喪的通知到了。
訃,音富,動詞是指報喪,就是指通知死者家屬,告知死者已逝世的消息;名詞是指報喪通知書,通常所謂的“訃告”,是指張貼在告示欄裡的報喪通告。
⑴迨及:等到。
⑴鄙俚:粗俗的意思。
⑴實罹:實實在在地遭受。
⑴問訊谕慰:對于病人或将臨命終者,詢問并用善言開導和安慰。
⑵拗折扭挒:彎曲,彎折,扭轉等。
⑴周摯:周到和誠摯。
誠摯:真誠誠懇、真心實意的意思。
⑵令嗣:對他人子女、後代的美稱。
⑶危如累卵:形容形勢極其危險。
⑷汲汲:努力争取、努力做到的意思。
⑴扶乩:中國古代一種巫術。
扶,即扶架子;乩,jī,指“蔔以問疑”。
扶乩也稱扶鸾,傳說因神仙駕鳳乘鸾而名。
⑴法道陵夷:佛法與佛道衰敗、頹廢。
⑵遽:jù,這裡是指立刻、驚慌、匆忙。
⑶入龛:僧人遺體安置入龛室,稱為入龛。
⑷大殓:将死者屍體入棺。
殓:給屍體穿衣下棺。
⑸阿耆達王:印度一小國國王,一生奉佛,堅持五戒。
臨終因侍人持拂驅蠅,久之昏倦,緻拂堕其面。
心生嗔恨,随即命終。
因此一念,遂受蟒身。
以宿福力,尚知其因,乃求沙門,為說歸戒。
即脫蟒身,生于天上。
⑹稽考:查考。
⑺迩來:近來的意思。
⑴荼毗:梵語稱為阇毗、阇維,音譯作túpí,義譯作燃燒、火葬、燒身。
僧人死亡後的焚屍過程,稱為荼毗或阇毗、阇維。
行荼毗之火葬場即稱為荼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