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之毫不恭敬,必須如佛祖聖賢降臨一般,方有實益。
汝果能如是,則心地正大光明,彼邪鬼邪神,便無地可安身矣。
倘汝心先邪,則以邪招邪,何能令彼遠離不擾也。
他心通,鬼神雖有,小而且近,若業盡情空,則猶如寶鏡當台,有形斯映。
汝不至心念佛,而欲研究此之真相,不知此心,便成魔種。
譬如寶鏡,無絲毫塵垢,自會照天照地。
汝之心被塵垢封蔽深固,而欲得此,如塵封深厚之鏡,斷不能發光,或有發者,乃妖光,非鏡光也。
此事且置之度外,如堕水火,如救頭然以念佛,則無業魔不消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69頁 複某居士書)
若閣下既知佛法,盡情棄舍先所修之煉丹法,則心中正念昭彰,如杲日當空,何有魑魅魍魉興妖作怪之事。
汝心地正大光明,彼妖魔鬼怪,自無存立之地。
由閣下以邪作正,平常妄欲得神通,得先知,故惹起魔鬼,于汝身中妄現妖相。
雖汝邪正不分,尚未全認作魔鬼之妖相為是,尚有可救。
倘認做得道得通,則欲不魔死不可得也。
險極險極!汝既問光,當依光說,從此以後,将從前所做之工夫,完全丢脫,不存一絲一毫之寶貴心。
至誠懇切生信發願,念佛求生西方。
必須身口意三業,專注于修持淨業上。
汝心中既無邪見,再加以佛名号之威德神力,彼魔鬼将逃避不暇,何敢少留而為汝作障礙乎?其作障礙者,乃汝邪心所招。
譬如主人閑邪存誠,克己複禮⑴,若言若行,悉合誠明之道,則放僻邪侈⑵,肆無忌憚,所作所為,悉皆暗昧之小人,何敢登彼之堂,入彼之室乎?如大明之下,了無黑暗;大暑之中,了無冰霜。
汝能全依淨土法門而修,不複以先所期望者為是,則如主人明悟,知彼是賊,則彼自當遠去。
如其認做自己家中人,則彼便作主人,入汝之竅,令汝著魔發狂,以緻喪身殒命⑴也。
無論彼是狐是鬼,是宿世怨家,但發菩提心,持佛名号,皆當消滅。
如其不消,則天地當易位,日月當倒行者。
所慮者,汝心不依正理,仍存以前之邪知邪見,勿道印光所說者不靈,即諸佛所說亦不靈矣。
以根本既邪,正無由施故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204頁 複徐紫焜居士書)
【476】念佛人如何正确對待病苦?
●凡人當病苦時,作退一步想,并能不怨不尤,淨心念佛,其業可消,安樂無量。
汝母何以病不見愈,蓋以宿業所緻,殆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于此時以了之乎?玄奘法師臨終亦稍有病苦,心疑所譯之經,或有錯謬。
有菩薩安慰言,汝往劫罪報,悉于此小苦消之,勿懷疑也。
當以此意安慰汝母,勸彼生歡喜心,勿生怨恨心,則決定可蒙佛加被,壽未盡而速愈,壽已盡而往生耳。
凡人當病苦時,作退一步想,則安樂無量。
近來兵火連綿,吾人幸未罹此⑵,雖有病苦,尚可作欲出苦之警策,則但宜感激精修,自得利益。
否則怨天尤人,不但宿業不能消,且将更增怨天尤人之業。
當與汝母說之,果能不怨不尤,淨心念佛,其消業也,如湯消雪。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91頁 複周孟由昆弟書)
【477】為什麼有病及遇危險災難向鬼神祈禱即為邪見?
●人生世間,凡有境緣,多由宿業。
既有病苦,念佛修善,忏悔宿業,業消則病愈。
向鬼神祈禱,即為邪見,即為違背佛教,不可不知。
世人有病,及有危險災難等,不知念佛修善,妄欲祈求鬼神,遂緻殺害生命,業上加業,實為可憐。
人生世間,凡有境緣,多由宿業。
既有病苦,念佛修善,忏悔宿業,業消則病愈,彼鬼神自己尚在業海之中,何能令人消業?即有大威力之正神,其威力若比佛菩薩之威力,直同螢火之比日光。
佛弟子不向佛菩薩祈禱,向鬼神祈禱,即為邪見,即為違背佛教,不可不知。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87頁 複周孟由昆弟書)
【478】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将往生想,能與佛感應道交嗎?
●有病即作将往生想,一定能與佛感應道交。
世壽未盡,則可速愈,世壽已盡則決定往生。
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将死想,一心念佛。
壽若未盡,反能速愈。
若唯望病愈,則是怕死。
有怕死之心,便難感佛。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472頁 複曾怡之居士書)
有病,即作将往生想,念佛求往生。
世壽未盡,則可速愈。
世壽已盡,不至以求愈而與佛不能感應道交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474頁 複楊慧芳居士書)
病人一心念佛待死,壽若未盡,則當速愈。
壽若已盡,則決定往生。
倘于病時,急于求好,絕無求往生之念。
即或壽未盡,以急于求好,不肯一心念佛。
縱念佛,以求好之妄念過重,反緻與佛不相應矣,決難速愈。
若壽已盡,以求病愈之心切,決無往生之事。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96頁 複溫光熹居士書四)
【479】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