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實為如來一代時教契理契機之特别法門。
以故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東瀛某某,節錄諸經論,闡揚念佛諸義,為《彌陀說林》。
章分十門,理暢一行,可為修淨業者之一助。
範古農居士,特為校勘,改為《阿彌陀佛聖典》,用示尊崇之義。
然其所錄,絕未叙明源委,待有暇時,居士必當依經詳别,令一切人,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為一切上聖下凡共修之道。
庶不緻生自诩上根,不肯修習,并自委下根,不堪修習等過。
排工将竣,令光作序,遂約所知,以為表白。
須知念佛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
如不見信,請質之普賢菩薩。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61頁 彌陀聖典序)
【556】《淨土輯要》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淨土輯要》輯古今提倡淨土法門諸要義,以為一書,分為三篇。
上篇輯錄《增訂廣長舌》,以為初機入門之階。
中篇則輯錄龍舒居士等祖師大德最切要、最圓頓諸開示,以期由淺入深,領略淨土法門之旨趣。
下篇輯錄念佛儀式,淨土日課經咒,及回向諸文,以為朝暮課誦之儀軌。
浏陽潘子慧純,邵子慧圓,笃信佛法,鑒時機宜,因輯古今提倡淨土法門諸要義,以為一書,分為三篇。
上篇輯錄《增訂廣長舌》,稍加芟正⑴,以為初機入門之階。
中篇則輯錄龍舒居士、覺明妙行菩薩,以及善導、永明、優昙、天如、蓮池、憨山、蕅益、截流、省庵、徹悟諸大師,及最近彭二林諸居士,最切要、最圓頓諸開示,以期由淺入深,領略淨土法門之旨趣。
下篇輯錄念佛儀式、淨土日課經咒,及回向諸文,以為朝暮課誦之儀軌。
末後附錄覺明妙行菩薩,及哆哆婆娑诃菩薩應化因緣,以明淨土法門之深契時機。
拟排印流通,以供遍界諸同志之閱覽,爰為題之為淨土輯要,并略述淨土法門之所以。
以期見者聞者,同生正信,同修淨業,庶可同生淨土,同證無生,以迄同成正覺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63頁 淨土輯要序)
【557】《饬終津梁》是一本什麼書?
●此書為李圓淨居士編輯,共為四篇。
第一饬終章程,第二饬終言論,第三預知利害,第四饬終實效,乃名之曰《饬終津梁》。
李圓淨居士,猶恐過為簡略,或緻人不介意,因會萃各處章程,及諸言論,又複采取古今發明臨終利害等文,并近來因助念故,遂得往生之事證,厘為四篇。
第一饬終章程,第二饬終言論,第三預知利害,第四饬終實效。
乃名之曰《饬終津梁》,祈光作序。
光年屆古稀,學無所成,竊恐一氣不來,又複輪回六道,則其苦何堪設想。
因茲滅蹤長隐,專修淨業,庶不緻平常為他人說者,自己反無其分,令無知者因茲謗法,以堕惡道也。
茲于将入關前,接得伊書,不禁有感于衷。
爰為撮舉淨土法門之大意,及助念之利益,以期世之學佛者,鹹各注意,庶可大暢如來普度衆生之本懷,亦堪成熟自己多劫培植之勝因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74頁 饬終津梁序)
【558】印祖為什麼極力推薦《觀音感應課》?如何占蔔?
●《觀音感應課》者,俯順世情,令蔔休咎,以期同種善根之妙方便也。
凡占者,皆須稱菩薩名。
如小兒有病,不肯服藥,塗藥于乳,則不服而服矣。
菩薩名号,如返魂香,若得見聞,宿業自消,宿善自生,以漸至于上追觀音之志事,究竟自利利他于無既也。
●欲決疑者,若原供有菩薩像,則于像前焚香禮拜。
若無,則即向此課本焚香禮拜。
取五淨錢,在香煙上熏過,心中默禱所問之事,按下所列之偈,并念菩薩若幹聲,将錢擲于桌上,按次查是幾字幾幕,照課本查是何卦,即得其所示之兆雲。
觀世音菩薩,愍念衆生之心,不可以言語形容,雖天地父母,未足喻其少分。
善根未種未熟未脫者,令其即種即熟即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喻如日麗堯天,萬象鹹蒙照燭;春回禹甸⑴,百卉悉荷生成。
有感即通,無謀不應。
良以菩薩無心,以衆生之心為心,故得遍法界感,遍法界應,悉副彼念,了無差殊也。
《觀音感應課》者,俯順世情,令蔔休咎⑵,以期同種善根之妙方便也。
凡占者,皆須稱菩薩名。
如小兒有病,不肯服藥,塗藥于乳,則不服而服矣。
菩薩名号,如返魂香,若得見聞,宿業自消,宿善自生,以漸至于上追觀音之志事,究竟自利利他于無既也。
茲因徐積餘居士,與其夫人,得前明古本,石印千卷,以結淨緣,略叙菩薩行慈之意雲。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79頁 觀音感應課序)
觀世音菩薩愍念衆生,尋聲救苦。
凡作善事,懇求菩薩,必垂加被,令其得成;若作惡事,亦垂加被,令決不成,以成則造罪堕苦,其苦難救矣。
此菩薩之真慈大悲也。
欲決疑者,若原供有菩薩像,則于像前焚香禮拜;若無,則即向此課本焚香禮拜。
取五淨錢,在香煙上熏過,心中默禱所問之事,按下所列之偈,并念菩薩若幹聲,将錢擲于桌上,按次查是幾字幾幕,照課本查是何卦,即得其所示之兆雲。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366頁 觀世音菩薩感應靈課法語)
【559】為什麼要重訂《西方公據》?
●《西方公據》一書,流傳已久,内容及編輯方式多有不如法處。
《重訂西方公據》首列經、咒、念佛儀;次列古今顯豁淺近各開示,而複注重于臨終助念一法,以期不至功将成而被無知眷屬破壞也;次列三皈、五戒、十善、四谛、《四料簡》各略釋,及佛号百頌,以期初發心者,略知意義。
訂作一本,以為永遠傳閱之書。
其九品圖記數之法,則另作一本,随附正書,以備行者記數,及将來焚化耳,其法甚善。
《西方公據》一書,流傳已久。
其所采錄之言論,繁簡不一。
有列《彌陀經》、《往生咒》于首者,亦有不列者。
而其中列三聖像、九品蓮台、蓮中備圈,令人點以記數,則同。
多有九品各蓮台,均畫一佛像者。
此後則擇古今切要開示,及顯明事迹,以期閱者生決定信願,得以決定資此以往生耳。
其用意抑何深厚而周到也。
然以念滿,或沒後則燒,殊覺有毀壞經像之過。
而一本利人好書,終必付之一燒,不徒暴殄天物⑴,又複不能普利。
若留以傳世,則點得烏黎巴皂⑵,難起人之閱興。
進退思之,殊難合适。
吾友逸人,特為另訂章程。
首列經、咒、念佛儀;次列古今顯豁淺近各開示,而複注重于臨終助念一法,以期不至功将成而被無知眷屬破壞也;次列三皈、五戒、十善、四谛、《四料簡》各略釋,及佛号百頌,以期初發心者,略知意義。
訂作一本,以為永遠傳閱之書。
其九品圖記數之法,則另作一本,随附正書,以備行者記數,及将來焚化耳,其法甚善。
遂為排印以廣施送,以期一切同倫,同得往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84頁 重訂西方公據序)
【560】《日誦經咒選錄》是否專為在家淨土行人編輯?
●此書以開本知見為先導,信願念佛為正行,萬善莊嚴為助修。
列諸經咒,無論專兼持誦,悉作修持淨業之助。
以冀徹悟五蘊原空,諸法非相,遍行萬行,而不見能行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