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

首頁
    七十三、四歲)安徽阜陽古刹資福寺,唐尉遲敬德造供三佛存焉,全寺為學校占據。

    山西五台碧山寺廣濟茅篷,橫遭厄運。

    兩皆涉訟官廳,當道偏聽一面之辭,二寺幾将廢滅。

    各得師一函,忽轉視聽。

    廣濟因此立定真正十方永遠安心辦道之基礎。

    資福亦從茲保全,漸次中興。

    二十四年(七十五歲)全國教育會議,某教廳長,提議全國寺産作教育基金,全國寺廟改為學校。

    議決,呈請内政部,大學院備案。

    報端揭載,群為震驚。

    時由佛教會理事長圓瑛法師,及常務理事大悲、明道諸師,關黃屈等諸居士,同至報國,叩關請示。

    師以衛教相勉,及示辦法。

    返滬開會,公舉代表,入都請願。

    仗師光照,教難解除。

    江西廟産,自二十二至二十五(七十六歲)四年之内,發生三次大風波,幾有滅盡無遺之勢。

    雖由德森曆年呼籲,力竭聲嘶。

    中國佛教會,亦多次設法。

    終得師之慈光加被,感動諸大護法,群起營救,一一達到美滿結果,仍保安全,此其荦荦大者⑴。

    其他小節,于一函或數言之下,消除劫難,解釋禍胎,則随時随處,所在有之,不勝枚舉。

    非師之道德,足以上感龍天,下孚群情⑵,烏能至此。

     師之無緣慈悲,化及囹圄⑶,及與異類。

    民十一、二年,應定海縣陶知事請,物色講師,至監獄宣講,乃推智德法師應聘。

    師令宣講《安士全書》等,關于因果報應,淨土法門各要旨。

    獄囚多受感化。

    及滬上王一亭、沈惺叔等居士,發起江蘇監獄感化會,聘師為名譽會長。

    講師鄧樸君、戚則周(即明道師在俗姓名)、喬恂如等居士,皆師之皈依弟子。

    由師示以心佛衆生,三無差别,及注重因果,提倡淨土,為講演之要目。

    而獄官監犯,因之改過遷善,歸心大法,吃素念佛者,亦大有其人。

    其于異類也,十九年(七十歲)二月,師由申太平,赴蘇報國,鋪蓋衣箱,附來臭蟲極多。

    孳生之蕃,緻關房會客窗口與窗外之幾上,夏秋間,均常見臭蟲往來。

    有弟子念師年老,不堪其擾,屢請入内代為收拾,師皆峻拒不許。

    且雲:“此隻怪自己無道德。

    古高僧,不耐臭蟲之擾,乃告之曰,‘畜生,你來打差,當遷你單。

    ’蟲即相率而去。

    吾今修持不力,無此感應,夫複何言。

    ”泰然處之,終不介意。

    至二十二年(七十三歲)臭蟲忽然絕迹,師亦不對人言。

    時近端午,德森念及問師,答曰:“沒有了。

    ”森以為師年老眼花,一再堅請入内檢查,确已淨盡,了無蹤迹,殆亦為師遷單去矣。

    師在關淨課外,常持大悲咒加持水米,以賜諸醫束手之危病者,辄見奇效。

    一日,報國藏經樓發現無數白蟻,師在山聞之,賜大悲水令灑之,白蟻從此絕迹,此為二十七年夏事也。

    師之法力神應,類多如此。

     師固不喜眷屬,故無出家剃徒。

    然渴仰親近,疊承訓誨,深沾法益,在家二衆,不可勝數。

    其出家缁侶,除與谛老法師為最相契之蓮友外,而久承攝受,飽餐法乳。

    仍承以蓮友相待者,過去則有了餘和尚,現在尚有了清和尚及真達二人。

    确居學人之列者,已故則有圓光、康澤、慧近、明道諸師。

    現在尚有妙蓮、心淨二和尚,及蓮因、明西二師與妙真、了然、德森等,暨⑴現在靈岩、報國二寺諸師。

    此乃指常久親近,屢蒙教導提攜,沐恩戴德,有逾剃度師者。

    若随緣請益,通函問道,及讀師之文鈔,流通各書,而沐法澤者,蓋亦不可勝舉。

    然則師雖不收徒弟,而中外真正佛子,實多數賴以為師。

    師又宿誓不作寺廟主,自客居法雨,二十餘年,晦迹精修,絕少他往。

    自民國七年,印《安士全書》以來,疊因事至滬,苦乏安居之所。

    真達于民十一年,翻造太平寺時,為師特辟淨室一間,從此來滬,卓錫太平。

    而力護法門諸君子,如南京魏梅荪,西安王幼農,維揚王慧常,江西許止淨,嘉興範古農,滬上馮夢華、施省之、王一亭、聞蘭亭、朱子橋、屈文六、黃涵之、關絅之等諸居士,或因私人問道,或因社會慈善,有所咨詢,亦時莅太平,向師請益。

    至各方投函者,更仆難數。

    則太平蘭若,名傳遐迩⑵,亦自師顯。

    至民十七年(六十八歲)師因厭交通太便,信劄太多,人事太繁,急欲覓地歸隐。

    真達乃與關絅之、沈惺叔、趙雲韶諸居士商。

    三居士,遂将蘇州報國寺,舉以供養。

    即由弘傘、明道二人,前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