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襄公 襄公十四年

首頁
    我矣,弗先。

    必死。

    ”并帑于戚而入,見蘧伯玉曰:“君之暴虐,子所知也。

    大懼社稷之傾覆,将若之何?”對曰:“君制其國,臣敢奸之?雖奸之,庸如愈乎?”遂行,從近關出。

    公使子蟜、子伯、子皮與孫子盟于丘宮,孫子皆殺之。

    四月己未,子展奔齊。

    公如鄄,使子行于孫子,孫子又殺之。

    公出奔齊,孫氏追之,敗公徒于河澤。

    鄄人執之。

     初,尹公佗學射于庚公差,庚公差學射于公孫丁。

    二子追公,公孫丁禦公。

    子魚曰:“射為背師,不射為戮,射為禮乎。

    ”射兩軥而還。

    尹公佗曰:“子為師,我則遠矣。

    ”乃反之。

    公孫丁授公辔而射之,貫臂。

     子鮮從公,及竟,公使祝宗告亡,且告無罪。

    定姜曰:“無神何告?若有,不可誣也。

    有罪,若何告無?舍大臣而與小臣謀,一罪也。

    先君有冢卿以為師保,而蔑之,二罪也。

    餘以巾栉事先君,而暴妾使餘,三罪也。

    告亡而已,無告無罪。

    ” 公使厚成叔吊于衛,曰:“寡君使瘠,聞君不撫社稷,而越在他竟,若之何不吊?以同盟之故,使瘠敢私于執事曰:‘有君不吊,有臣不敏,君不赦宥,臣亦不帥職,增淫發洩,其若之何?’”衛人使大叔儀對曰:“群臣不佞,得罪于寡君。

    寡君不以即刑而悼棄之,以為君憂。

    君不忘先君之好,辱吊群臣,又重恤之。

    敢拜君命之辱,重拜大贶。

    ”厚孫歸,覆命,語臧武仲曰:“衛君其必歸乎!有大叔儀以守,有母弟鱄以出,或撫其内,或營其外,能無歸乎?” 齊人以郲寄衛侯。

    及其複也,以郲糧歸。

    右宰谷從而逃歸,衛人将殺之。

    辭曰:“餘不說初矣,餘狐裘而羔袖。

    ”乃赦之。

    衛人立公孫剽,孫林父、甯殖相之,以聽命于諸侯。

     衛侯在郲,臧纥如齊,唁衛侯。

    與之言,虐。

    退而告其人曰:“衛侯其不得入矣!其言糞土也,亡而不變,何以複國?”子展、子鮮聞之,見臧纥,與之言,道。

    臧孫說,謂其人曰:“衛君必入。

    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 師歸自伐秦,晉侯舍新軍,禮也。

    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周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

    于是知朔生盈而死,盈生六年而武子卒,彘裘亦幼,皆未可立也。

    新軍無帥,故舍之。

     師曠侍于晉侯。

    晉侯曰:“衛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對曰:“或者其君實甚。

    良君将賞善而刑淫,養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

    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

    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将安用之?弗去何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

    有君而為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

    是故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隸、牧、圉皆有親昵,以相輔佐也。

    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

    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補察其政。

    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谏,大夫規誨,士傳言,庶人謗,商旅于市,百工獻藝。

    故《夏書》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谏。

    ’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

    天之愛民甚矣。

    豈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 秋,楚子為庸浦之役故,子囊師于棠以伐吳,吳不出而還。

    子囊殿,以吳為不能而弗儆。

    吳人自臯舟之隘要而擊之,楚人不能相救。

    吳人敗之,獲楚公子宜谷。

     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曰:“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師保萬民,世胙大師,以表東海。

    王室之不壞,繄伯舅是賴。

    今餘命女環!茲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無忝乃舊。

    敬之哉,無廢朕命!” 晉侯問衛故于中行獻子,對曰:“不如因而定之。

    衛有君矣,伐之,未可以得志而勤諸侯。

    史佚有言曰:‘因重而撫之。

    ’仲虺有言曰:‘亡者侮之,亂者取之,推亡固存,國之道也。

    ’君其定衛以待時乎!” 冬,會于戚,謀定衛也。

     範宣子假羽毛于齊而弗歸,齊人始貳。

     楚子囊還自伐吳,卒。

    将死,遺言謂子庚:“必城郢。

    ”君子謂:“子囊忠。

    君薨不忘增其名,将死不忘衛社稷,可不謂忠乎?忠,民之望也。

    《詩》曰:‘行歸于周,萬民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