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鄭簡公到了北宮。
子孔事先知道這件事,所以沒有死。
《春秋》記載說“盜”,這是說沒有大夫參預這次叛亂。
子西聽說有叛亂,不設警戒就出來了,收了他父親子驷的屍骨就去追趕叛亂分子。
叛亂分子進入北宮,子西就回去,召集甲兵,但是家臣和妾婢多數已經逃走,器物也已經大多丢失。
子産聽說有叛亂,設置守門的警衛,配齊所有的官員,關閉檔案庫,慎重收藏,完成防守設備,把士兵排成行列以後才出來,有戰車十七輛。
子産先收他父親屍骨然後在北宮攻打叛亂分子,子?率領國内的人們幫助他,殺了尉止、子師仆,這夥叛亂分子全部被殺死。
侯晉逃亡到晉國,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齊逃亡到宋國。
子孔掌握國政,制作盟書,規定官員各守其位、聽取執政的法令。
大夫、官員們、卿的嫡子不肯順從,子孔準備加以誅殺。
子産勸阻他,請求燒掉盟書。
子孔不同意,說:“制作盟書用來安定國家,大夥發怒就燒了它,這是大夥當政,國家不也很為難了嗎?”子産說:“大夥怒氣難于觸犯,專權的願望難于成功,把兩件難辦的事合在一起來安定國家,這是危險的辦法。
不如燒掉盟書來安定大家,您得到了所需要的東西,大夥也能夠安定,不也是可以的嗎?專權的願望不能成功,觸犯大夥會發生禍亂,您一定要聽我的話。
”于是就在倉門外邊燒掉了盟書,大夥這才安定下來。
諸侯的軍隊在虎牢築城并且戍守,晉國軍隊在梧地和制地築城,士鲂、魏绛戍守。
《春秋》記載說“戍鄭虎牢”,不是鄭國的領土而這樣記載,這是說将要歸還給鄭國了。
鄭國和楚國講和。
楚國的子囊救援鄭國。
十一月,諸侯聯軍環繞鄭國然後往南,到達陽陵,楚軍不退。
知武子想要退兵,說:“現在我們避開楚軍,楚軍必然驕傲,驕傲了就可以和他們打仗了。
”栾黡說:“避開楚軍,這是晉國的恥辱。
會和諸侯來增加恥辱,不如一死。
我打算單獨進軍。
”軍隊就往前推進。
十六日,和楚軍隔着颍水相對而駐紮下來。
鄭将子?說:“諸侯已經完成了退兵準備,一定不會作戰了。
順從他們要退兵,不順從他們也要退兵。
他們退兵,楚國必然包圍我們。
同樣是要退兵,不如順從楚國,用這樣的辦法讓他們退兵。
”鄭軍夜裡渡過颍水,和楚國人結盟。
栾黡想要攻打鄭國軍隊,荀罃不同意,說:“我們實在不能抵抗楚軍,又不能保護鄭國,鄭國有什麼罪?不如把怨恨奉送給楚國然後回去。
現在攻打他們的軍隊,楚國必然救援他們。
作戰不能勝利,就被諸侯笑話,勝利不能肯定,不如回去吧。
”二十四日,諸侯的軍隊撤退,攻打了鄭國的北部邊境然後回國。
楚國人也退兵回國。
王叔陳生和伯輿争奪政權,周靈王贊助伯輿。
王叔陳生發怒而逃亡。
到達黃河,周靈王讓他官複原位,殺了史狡以讓他高興。
王叔陳生不回成周,就住在黃河邊上。
晉悼公派士匄調和王室的争端,王叔陳生和伯輿提出争訟。
王叔的家臣頭子和伯輿的大夫瑕禽在周天子的朝廷上争論是非,士匄聽取他們的訴訟。
王叔的家臣頭子說:“柴門小戶的人都要陵駕于他上面的人,上面的人就很難處了。
”瑕禽說:“從前平王東遷,我們七姓人家跟随周天子,犧牲全都具備,天子信賴他們,而賜給他們用赤牛祭神的盟約,說:‘世世代代不要失職’如果是柴門小戶,他們能夠來到東方而住下來嗎?而且天子又怎麼信賴他們呢?現在自從王叔把持周政權,政事用賄賂來完成,而把執行法律的責任放在寵臣身上。
官員中的師和旅,闊氣得沒有辦法,這樣,我們能夠不是柴門小戶嗎?請大國考慮一下!下面的人就不能有理,那麼什麼叫做公正呢?”士匄說:“天子所贊助的,寡君也贊助他;天子所不贊助的,寡君也不贊助他。
”就讓王叔和伯輿對證訟辭,王叔拿不出他的文件來。
王叔逃亡到晉國,《春秋》所以沒有記載,這是由于沒有通告魯國的緣故。
單靖公做了卿士以輔助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