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议兵篇第十五

首頁
    德,百姓就沒有誰不器重尊敬他,就沒有誰不親近贊譽他,這種情況發生以後,獎賞就從此産生了。

    這種人便是高官厚祿的授予對象,光榮還有哪一種比這個更大的呢?要把它看作為有害的事嗎?可是用高官厚祿來扶養他們的啊。

    凡是人,哪一個不願意這樣呢?明明白白地把高貴的官爵和優厚的獎賞擺在他們的前面,把彰明罪行的刑罰與最大的恥辱放在他們的後面,即使要他們不變好,可能麼?所以民衆歸順投奔君主就像流水奔向大海一樣,君主所在的地方就得到全面的治理,君主采取措施的地方人們都受到教育感化而順服:殘暴、兇狠、膽大、強壯的一類人都會被他感化而變得忠厚老實,偏頗、邪僻、搞歪門邪道、偏私的一類人都會被他感化而變得大公無私,驕傲自大、尖刻傷人、競搶不讓、糾纏不休的一類人都會被他感化而變得和氣溫順,這叫做深廣的教化、極大的一緻。

    《詩》雲:“王道真大滿四海,徐國已經來朝拜。

    ”說的就是這種情形啊。

     凡兼人者有三術: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彼貴我名聲,美我德行,欲為我民,故辟門除塗,以迎吾入。

    因其民,襲其處,而百姓皆安。

    立法施令,莫不順比。

    是故得地而權彌重,兼人而兵俞強:是以德兼人者也。

     非貴我名聲也,非美我德行也,彼畏我威,劫我埶,故民雖有離心,不敢有畔慮,若是則戎甲俞衆,奉養必費。

    是故得地而權彌輕,兼人而兵俞弱:是以力兼人者也。

     非貴我名聲也,非美我德行也,用貧求富,用饑求飽,虛腹張口,來歸我食。

    若是,則必發夫掌窌之粟以食之,委之财貨以富之,立良有司以接之,已期三年,然後民可信也。

    是故得地而權彌輕,兼人而國俞貧:是以富兼人者也。

     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古今一也。

     【譯文】 大凡兼并别國的君主有三種方法:有依靠德行去兼并别國的,有依靠強力去兼并别國的,有依賴财富去兼并别國的。

    那個國家的人民景仰我的名聲,贊賞我的德行,想做我的下民,所以打開國門清除道路來迎接我進城。

    我依靠這國家的民衆,沿用它的住處,而百姓都安甯,對我制訂的法律與頒布的命令沒有人不順從。

    所以得到了土地而權勢更大,兼并了别國而兵力越來越強。

    這是依靠德行去兼并别國的君主。

     那個國家的人民并不是景仰我的名聲,也不是贊賞我的德行,他們隻是害怕我的威武,被我的勢力所脅迫,所以他們雖然有離開我的心思,也不敢有背叛我的打算。

    像這樣,那麼戰士就要越來越多,給養一定化費很大。

    所以得到了土地而權勢更輕,兼并了别國而兵力越來越弱。

    這是依靠強力去兼并别國的君主。

     那個國家的人民并不是景仰我的名聲,也不是贊賞我的德行,而是因為貧窮而追求富裕,因為饑餓而想吃飽,所以空着肚子張着嘴來投奔我求食。

    像這樣,就必須發放那米倉地窖中的糧食來供養他們,給他們财物來使他們富足,委任善良的官吏來接待他們,已經滿了三年,然後這些歸附的老百姓才可以信任。

    所以得到了土地而權勢更輕,兼并了别國而國家越來越貧窮。

    這是依靠财富去兼并别國的君主。

     所以說:依靠德行兼并别國的君主稱王,依靠強力兼并别國的君主衰弱,依靠财富兼并别國的君主貧窮。

    這種情況古今是一樣的。

     兼并易能也,唯堅凝之難焉。

    齊能幷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奪之。

    燕能幷齊,而不能凝也,故田單奪之。

    韓之上地,方數百裡,完全富足而趨趙,趙不能凝也,故秦奪之。

    故能幷之,而不能凝,則必奪;不能幷之,又不能凝其有,則必亡。

    能凝之,則必能幷之矣。

    得之則凝,兼幷無強。

    古者湯以薄,武王以滈,皆百裡之地也,天下為一,諸侯為臣,無他故焉,能凝之也。

    故凝士以禮,凝民以政;禮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謂大凝。

    以守則固,以征則強,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

     【譯文】 兼并别國容易做到,隻是鞏固凝聚它很難。

    齊國能夠兼并宋國,但不能凝聚,所以魏國奪走了宋國。

    燕國能兼并齊國,但不能凝聚,所以田單奪回了它。

    韓國的上黨地區,方圓幾百裡,城池完備、府庫充足而投奔趙國,趙國不能凝聚,所以秦國奪取了它。

    所以,能兼并别國的土地而不能凝聚,就一定會被奪走;不能兼并别國又不能凝聚自己本來擁有的國家,就一定會滅亡。

    能凝聚自己的國家,就一定能兼并别國了。

    得到别國的土地就能凝聚,那麼再去兼并就不會有強大而不能兼并的對手了。

    古代商湯憑借亳,周武王憑借鄗,都不過是方圓百裡的領土,而天下被他們統一了,諸侯做了他們的臣屬,這沒有其他的緣故,是因為他們能凝聚取得的土地啊。

    凝聚士人要依靠禮義,凝聚民衆要依靠政策。

    禮義搞好了,士人就會歸服;政治清明,民衆就安定。

    士人歸服、民衆安定,這叫做最大的凝聚。

    靠這種政治局面來守衛就牢不可破,靠它來出征就強大無比,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稱王天下者的事業就完成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