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大概是他所交的朋友不是個仁德之人吧!”
孔子又說:“仲由,記住吧!我告訴你。
即使有了全國聞名的大力士的力氣,也不能自己舉起自己的身體,這不是沒有力氣,而是客觀情勢不許可。
回到家中品德不修養,是自己的罪過;在外名聲不顯揚,是朋友的罪過。
所以君子在家就使自己的品行忠誠厚道,出外就和賢能的人交朋友,怎麼會沒有孝順的名聲呢?”
子路問于孔子曰:“魯大夫練而床,禮邪?”孔子曰:“吾不知也。
”子路出,謂子貢曰:“吾以為夫子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子貢曰:“汝何問哉?”子路曰:“由問:‘魯大夫練而床,禮邪?’夫子曰:‘吾不知也。
’”子貢曰:“吾将為女問之。
”子貢問曰:“練而床,禮邪?”孔子曰;“非禮也。
”子貢出,謂子路曰:“女謂夫子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無所不知。
女問非也。
禮:居是邑不非其大夫。
”
【譯文】
子路問孔子說:“魯國的大夫披戴白色熟絹為父母進行周年祭祀時睡床,合乎禮嗎?”孔子說:“我不知道。
”
子路出來後,對子貢說:“我以為先生沒有什麼不知道,先生卻偏偏有不知道的。
”子貢說:“你問了什麼呢?”子路說:“我問:‘魯國的大夫披戴白色熟絹為父母進行周年祭祀時睡床,合乎禮嗎?’先生說:‘我不知道。
’”子貢說:“我将給你去問問這件事。
”
子貢問孔子說:“披戴白色熟絹為父母進行周年祭祀時睡床,合乎禮嗎?”孔子說:“不合禮。
”
子貢出來,對子路說:“你說先生有不知道的事嗎?先生卻偏偏沒有什麼不知道的。
你問得不對啊。
根據禮制,住在這個城邑,就不非議管轄這城邑的大夫。
”
子路盛服而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
非維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顔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
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猶若也。
孔子曰:“由志之!吾語汝:奮于言者華,奮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
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仁且知,夫惡有不足矣哉!”
【譯文】
子路穿戴整齊後去見孔子,孔子說:“仲由,這樣衣冠楚楚的,為什麼呢?從前長江發源于岷山,它開始流出來的時候,源頭小得隻可以浮起酒杯,等到它流到長江的渡口時,如果不把船并在一起,不避開大風,就不能橫渡過去了,這不是因為下遊水大的緣故麼?現在你衣服已經穿得很莊重,臉上又神氣十足,那麼天下将有誰肯規勸你呢?仲由!”
子路小步快走而出,換了衣服再進去,不外乎穿得很寬松的樣子。
孔子說:“記住!我告訴你。
在說話方面趾高氣揚的人誇誇其談,在行動方面趾高氣揚的人自我炫耀。
從臉色上就能知道他有才能的人,是小人啊。
所以君子知道了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是說話的要領;會做的就說會做,不會的就說不會,這是行動的最高準則。
說話合乎這要領就是明智,行動合乎這準則就是仁德。
既明智又有仁德,哪裡還有不足之處了呢?”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
”子曰:“可謂士矣。
”子貢入,子曰:“賜!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貢對曰:“知者知人,仁者愛人。
”子曰:“可謂士君子矣。
”顔淵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顔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
”子曰:“可謂明君子矣。
”
子路問于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治。
是以有終生之樂,無一日之憂。
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
【譯文】
子路進來。
孔子說:“仲由!明智的人是怎樣的?仁德的人是怎樣的?”子路回答說:“明智的人能使别人了解自己,仁德的人能使别人愛護自己。
”孔子說:“你可以稱為士人了。
”
子貢進來。
孔子說:“端木賜!明智的人是怎樣的?仁德的人是怎樣的?”子貢回答說:“明智的人能了解别人,仁德的人能愛護别人。
”孔子說:“你可以稱為士君子了。
”
顔淵進來。
孔子說:“顔回!明智的人是怎樣的?仁德的人是怎樣的?”顔淵回答說:“明智的人有自知之明,仁德的人能自尊自愛。
”孔子說:“你可以稱為賢明君子了。
”
子路問孔子說:“君子也有憂慮嗎?”孔子說:“君子,在他還沒有得到職位時,就會為自己的抱負而感到高興;已經得到了職位之後,又會為自己的政績而感到高興。
因此有一輩子的快樂,而沒有一天的憂慮。
小人嘛,當他還沒有得到職位的時候,就擔憂得不到;已經得到了職位之後,又怕失去它。
因此有一輩子的憂慮,而沒有一天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