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宥坐篇第二十八

首頁
    麼東西可以用來教給别人,我以為這是恥辱。

    離開自己的故鄉,侍奉君主而顯貴了,突然碰到過去的朋友,竟然沒有懷舊的話,我以為這是卑鄙的。

    和小人混在一起,我以為這是危險的。

    ” 孔子曰:“如垤而進,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今學曾未如(月尤)贅,則具然欲為人師。

    ” 【譯文】 孔子說:“成績即使像螞蟻洞口的小土堆一樣微小,但隻要向前進取,我就贊許他;成績即使像大土山一樣大,但如果停止不前了,我就不贊許了。

    現在有些人學到的東西還不如個贅疣,卻自滿自足地想做别人的老師。

    ” 孔子南适楚,厄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饑色。

    子路進而問之曰:“由聞之: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今夫子累德積義懷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不識,吾語女。

    女以知者為必用邪?王子比幹不見剖心乎!女以忠者為必用邪?關龍逢不見刑乎!女以谏者為必用邪?吳子胥不磔姑蘇東門外乎!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多矣!由是觀之,不遇世者衆矣,何獨丘也哉!且夫芷蘭生于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

    君子之學,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知禍福終始而心不惑也。

    夫賢不肖者,材也;為不為者,人也;遇不遇者,時也;死生者,命也。

    今有其人,不遇其時,雖賢,其能行乎?苟遇其時,何難之有!故君子博學深謀,修身端行,以俟其時。

    ” 孔子曰:“由!居!吾語女。

    昔晉公子重耳霸心生于曹,越王句踐霸心生于會稽,齊桓公小白霸心生于莒。

    故居不隐者思不遠,身不佚者志不廣;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 【譯文】 孔子向南到楚國去,困在陳國、蔡國之間,七天沒吃熟食,野菜羹中不攙一點米,學生們都有挨餓的臉色。

    子路前來問孔子說:“仲由我聽說:‘行善的人,上天用幸福報答他;作惡的人,上天用災禍報複他。

    ’現在先生積累功德、不斷奉行道義、懷有美好的理想,行善的日子很久了,為什麼處境這樣窘迫呢?” 孔子說:“仲由你不懂,我告訴你吧。

    你認為有才智的人是一定會被任用的嗎?王子比幹不是被剖腹挖心了嗎!你認為忠誠的人是一定會被任用的嗎?關龍逢不是被殺了嗎!你認為勸谏的人是一定會被任用的嗎?伍子胥不是在姑蘇城的東門之外被碎屍了嗎!是得到君主的賞識還是得不到君主的賞識,這要靠時機;有德才還是沒有德才,這是各人的資質了;君子博學多識而能深謀遠慮卻碰不到時機的多着呢!由此看來,不被社會賞識的人是很多的了!哪裡隻是我孔丘呢?再說白芷蘭草長在深山老林之中,并非因為沒有人賞識就不香了。

    君子學習,并不是為了顯貴,而是為了在不得志的時候不至于困窘、在碰到憂患的時候意志不至于衰退,懂得禍福死生的道理而心裡不迷惑。

    有德才還是沒有德才,在于資質;是做還是不做,在于人;是得到賞識還是得不到賞識,在于時機;是死還是生,在于命運。

    現在有了理想的人才卻碰不到理想的時機,那麼即使賢能,他能有所作為嗎?如果碰到了理想的時機,那還有什麼困難呢?所以君子廣博地學習、深入地謀劃、修養心身、端正品行來等待時機。

    ” 孔子又說:“仲由!坐下!我告訴你。

    從前晉公子重耳的稱霸之心産生于流亡途中的曹國,越王勾踐的稱霸之心産生于被圍困的會稽山,齊桓公小白的稱霸之心産主于逃亡之處莒國。

    所以處境不窘迫的人想得就不遠,自己沒奔逃過的人志向就不廣大,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葉子枯落的桑樹底下就不能得意呢?” 子貢觀于魯廟之北堂,出而問于孔子曰:“鄉者賜觀于太廟之北堂,吾亦未辍,還複瞻被九蓋皆繼,被有說邪?匠過絕邪?”孔子曰:“太廟之堂亦嘗有說,官緻良工,因麗節文,非無良材也,蓋曰貴文也。

    ” 【譯文】 子貢參觀了魯國宗廟的北堂,出來後問孔子說:“剛才我參觀了太廟的北堂,我也沒停步,回轉去再觀看那九扇門,都是拼接的,那有什麼講究嗎?是因為木匠過失而把木料弄斷的嗎?”孔子說:“太廟的北堂當然是有講究的,官府招來技藝精良的工匠,依靠木材本身的華麗來調節文采,這并不是沒有好的大木頭。

    大概是因為看重文采的緣故吧。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