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像不認識一樣。
門下的弟子和仆役都以為列子與南郭子有仇,一點不懷疑。
有一個從楚國來的人,問列子說:“先生與南郭子為什麼互相敵視?”列子說:“南郭子形貌充實而心靈空虛,耳朵不聽,眼睛不看,口不說話,心靈沒有知覺,形體沒有變動,去拜訪他幹什麼呢?即使這樣,我姑且和你一起去一趟看看吧。
”于是列子選了四十個弟子同行。
見到南郭子,果然和土偶一樣,不能同他交談。
回頭看看列子,精神與形體已不在一起,也不能同他談論了。
沒有一會兒,南郭子指着列子弟子末行一人,和他談話,一副好勝的神氣,好像抓住了真理,是一位勝利者。
列子的弟子大為驚駭。
回到住處,都帶着疑問的面色。
列子說:“懂得真意的人不再說話,什麼都懂的人也不再說話。
以無言為言也是一種言,以無知為知也是一種知。
應當以無言為不言,以無知為不知。
這樣,也說了,也知了,也是無所不說,也是無所不知,也是什麼都沒有說,也是什麼都不知道。
像這樣就行了,你們為什麼要胡亂驚訝呢?”
子列子學也,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眄而已。
五年之後,心更念是非,口更言利害,老商始一解顔而笑。
七年之後,從心之所念,更無是非;從口之所言,更無利害。
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
九年之後,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外内進矣。
而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口無不同。
心凝形釋,骨肉者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心之所念,言之所藏。
如斯而已。
則理無所隐矣。
【譯文】
列子在學習道術的時候,三年之内,心中不敢計較是與非,嘴上不敢談論利與害,然後才得到老商斜着眼睛看一下罷了。
又在兩年之内,心中比學道前更多地計較是與非,嘴上更多地談論利與害,然後老商才開始放松臉面笑了笑。
又在兩年之内,順從心靈去計較,反而覺得沒有什麼是與非;順從口舌去談論,反而覺得沒有什麼利與害;老師這才叫我和他坐在一塊席子上。
又在兩年之内,放縱心靈去計較,放縱口舌去談論,但所計較與談論的也不知道是我的是非利害呢,也不知道是别人的是非利害呢,身外身内都忘得一幹二淨了。
從此以後,眼睛就像耳朵一樣,耳朵就像鼻子一樣,鼻子就像嘴一樣,沒有什麼區别了。
心靈凝聚,形體消失,骨肉全都融化了;感覺不到身體倚靠着什麼,兩腳踩着什麼,心靈想着什麼,言論包藏着什麼。
如此而已,那一切道理也就沒有什麼可隐藏的了。
初,子列子好遊。
壺丘子曰:“禦寇好遊,遊何所好?”列子曰:“遊之樂所玩無故。
人之遊也,觀其所見;我之遊也,觀之所變。
遊乎遊乎!未有能辨其遊者。
”壺丘子曰:“禦寇之遊固與人同欤,而曰固與人異欤?凡所見,亦恒見其變。
玩彼物之無故,不知我亦無故。
務外遊,不知務内觀。
外遊者,求備于物;内觀者,取足于身。
取足于身,遊之至也;求備于物,遊之不至也。
”于是列子終身不出,自以為不知遊。
壺丘子曰:“遊其至乎!至遊者,不知所适;至觀者,不知所眂,物物皆遊矣,物物皆觀矣,是我之所謂遊,是我之所謂觀也。
故曰:遊其至矣乎!遊其至矣乎!”
【譯文】
列子原來喜歡遊覽。
壺丘子說:“禦寇喜歡遊覽,遊覽有什麼可喜歡的呢?”列子說:“遊覽的快樂,是因為所欣賞的東西沒有陳舊的。
别人遊覽,欣賞的是所見到的東西;我遊覽,欣賞的是事物的變化。
遊覽啊遊覽啊!沒有人能分辨不同的遊覽方法。
”壺丘子說:“禦寇的遊覽本來與别人相同嘛,他還要說本來與别人不同呢!凡是見到的東西,必然會同時見到這些東西的變化。
欣賞外物的變化,卻不知道自身也在不停地變化之中。
隻知道欣賞外物,卻不知道欣賞自己。
欣賞外物的,希望把外物都看遍;欣賞自己的,也應把自身都看遍。
把自身都看遍,這是最高的遊覽;把外物都看遍,并不是最高的遊覽。
”從此列子終身不再外出,自己認為不懂得遊覽。
壺丘子說:“這是最高的遊覽啊!最高的遊覽不知道到了哪裡,最高的欣賞不知道看到了什麼。
任何地方都遊覽了,任何事物都欣賞了,這是我所說的遊覽,是我所說的欣賞。
所以我說:這是最高的遊覽啊!這是最高的遊覽啊!”
龍叔謂文摯曰:“子之術微矣。
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摯曰:“唯命所聽。
然先言子所病之正。
”龍叔曰:“吾鄉譽不以為榮,國毀不以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憂;視生如死;視富如貧;視人如豕;視吾如人。
處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觀吾之鄉,如戎蠻之國。
凡此衆疾,爵賞不能勸,刑罰不能威,盛衰、利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