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探險家科茲諾夫在中國西部進行的一次考察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座早已被黃沙湮沒的西夏古城——黑城,在這座古城裡,科茲諾夫發現了大批珍貴的西夏文獻和佛像等文物,其中,有一件十分珍貴的西夏文物,它的名字叫做“嵌珠寶纏蓮紋玉插屏”,這件珍寶長期不為人知,沉睡在冬宮的文物庫房裡,就像當年科茲洛夫意外發現黑城一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冬宮發現了科茲諾夫從黑城帶回的這件珍寶,這些年來,我反複對這件珍寶研究,幾次前往中國實地調查,終于發現在這件珍寶之後,隐藏着一個驚人的秘密……但是,就在我的研究進行到關鍵之時,卻被您請進了監獄。
我并非向您祈求自由,但請您考慮我的請求,不管我犯下了多大的罪過,請您允許我繼續我的研究工作,将這個驚人的秘密大白于天下。
希望您能認真考慮我的建議,畢竟這對您和我們的國家都是有利的事情,也可了卻我最後的心願。
阿·伊·伊凡諾夫
衆人讀完了第一封信,羅教授看看大家說:“伊鳳閣是俄國著名的漢學家,曾多次來過中國,他曾在科茲諾夫從黑城發掘的西夏文獻中,發現了一本《番漢合時掌中珠》,這是一本西夏文和漢文的雙語字典,正是這本字典的發現,為後人解讀已經失傳的西夏文字創造了條件,也可以說,伊鳳閣是學術界第一位能看懂古老西夏文字的學者。
從這封信可以看出,1938年伊鳳閣已經深陷囹圄,當時他對西夏玉插屏的研究正好進行到了關鍵時刻,他不想放棄研究,于是在獄中給秘密警察頭子貝利亞寫了這封信,信中提及了玉插屏和他所進行的研究,并希望能夠重獲自由,繼續他的研究。
”
“那後來貝利亞同意了他的請求嗎?”梁媛有些迫不及待。
羅教授不急不慢說道:“那就要看第二封信了。
”
第二封是半個月後,貝利亞緻伊鳳閣的複信
1938年
阿列克謝·伊凡諾維奇·伊凡諾夫:
你給我的信函我已看過,對你淵博的學識,我很敬佩,特别是對中國古代那個“白色帝國”的所謂研究。
但是,我要明确無誤地告訴你,我對你的研究不感興趣,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對此也不會有絲毫興趣,整個蘇維埃國家,正在經曆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你的曆史研究對我們毫無益處,我們需要的是未來,一個嶄新的未來,而不是你的遙遠古代!醒醒吧,阿列克,你隻有好好反思自己的罪行,向人民坦白,才有可能得到寬大的機會,别無它途!不要奢望靠編造什麼東方離奇的曆史,來換取自由!好吧,就這樣吧,我不想再為你和你那無聊的研究浪費時間,因為還有更多的工作等待着我,我感到了時間的緊迫,而你,所剩的時間也不會太多了,希望你好自為之。
拉·帕·貝利亞
“從第二封信可以看出,貝利亞當時位高權重,一副盛氣淩人的樣子,他對伊鳳閣的研究沒有興趣,也不相信伊鳳閣所說的所謂研究成果,當然也就不會批準他繼續研究,他甚至認為伊鳳閣是為了求生,編造出了什麼東方的秘密。
至于以後貝利亞有沒有改變主意,伊鳳閣有沒有再給貝利亞寫信,我們不得而知,因為之後沒有任何關于這方面的信息。
”唐風看完第二封信,率先說道。
羅中平教授點了點頭,說道:“是的,這兩封信完全符合我所了解的情況,據我所知,伊鳳閣和他最得意的學生聶力山都死于那場‘大清洗’,大約就是在1938年,因為伊鳳閣等人的死,此後,蘇聯方面關于西夏黑城文獻和文物的研究一度擱置下來,緊接着二戰爆發,更沒有人去研究那些西夏文獻和文物,我推測那件西夏玉插屏此後應該一直躺在冬宮的文物庫房裡。
”
“那怎麼又會有那個聯合科考隊呢?肯定是後來有人又開始研究西夏玉插屏。
”唐風推測說。
羅教授點頭道:“唐風,你說得沒錯,後來又有人發現了這件西夏玉插屏,并重新開始研究,這個人就是日後成為新一代漢學大師的孟列夫,那年他才二十來歲,正在列甯格勒大學學習,他的老師是當時蘇聯漢學界的泰鬥級人物阿理克,正是他們的發現和努力,才有了後來的聯合科考隊,下面我們繼續看第三封信。
”
第三封是1951年,日後成為著名漢學大師的孟列夫(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緬希科夫),寫給他的老師,蘇聯科學院院士,著名漢學家阿理克(瓦西裡·米哈伊洛維奇·阿列克謝耶夫)的信
親愛的老師,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