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最后的党项人

首頁
    ,大喇嘛捧起玉插屏的雙手微微有些顫抖,他仔細端詳了很長時間,又小心翼翼地将玉插屏放在條案上,通過大喇嘛這一系列的動作,韓江很快判斷出大喇嘛應該也沒見過玉插屏,至少沒有見過這塊玉插屏。

     大喇嘛放下玉插屏,長籲一口氣,繼續說道:“我早就料到,命中注定,會有這麼一天,下面我就來說說這玉插屏的曆史,這一切都要從我們黨項民族的曆史說起,我們黨項人正如你們已經知道的,起源于黃河首曲,白河之濱的草原、森林中,後來,黨項人不堪吐蕃人的進攻,選擇了艱難的遷徙之路,我們的祖先翻越了聖潔的阿尼瑪卿雪山,一路向北,一直遷徙到了甯夏平原,方才停下遷徙的腳步,逐步定居下來,後來,在我們民族偉大的首領昊王率領下,也就是你們所熟知的元昊,經過幾代人的流血和犧牲,終于建立起了威震朔漠的白高大夏國,也就是你們所說的西夏。

    ” “這些都是我們已經知道的曆史,您就直接說這塊玉插屏吧。

    ”韓江有點心急。

     大喇嘛并不理會韓江,還是慢條斯理地說道:“我們的先祖生活在衆多部落、民族間,草原、大漠上的民族信奉的是狼的法則,弱肉強食,你不強大,就會被别人吞噬,于是,在與其他部落和民族的争鬥中,黨項人養成了勇武好鬥的習性,黨項人如與人結仇,必要殺仇人而還,否則,便無臉活于世間,但也正因為黨項人勇武好鬥,緻使黨項人一直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态,被人利用,自相殘殺,是昊王!是昊王率領黨項勇士東征西讨,所向披靡,用鮮血将勇武好鬥的黨項人凝聚到了一起,使黨項人成為一個民族,一個強有力的拳頭。

     黨項人作戰,常常是全民皆兵,正是這樣的一支軍隊,使昊王在好水川、三川口大敗宋軍,又在地斤澤擊退契丹,威名大振,使宋、遼不敢小觑西夏,但同時,因為連年征戰西夏國力消費過大,這使昊王在晚年改變了國策,停止戰争,休養生息,崇尚佛教,另一方面,昊王利用掌握絲綢之路的便利,對來往商旅,苛以重稅,這一系列措施,使西夏在昊王晚年,出現了一派富足景象,各地珍寶奇貨彙聚而來,富足後的黨項人,特别是那些在戰争中立下大功的功臣勳貴,逐漸開始貪圖享樂,原有的勇武好鬥,被驕奢淫逸取代。

    ” “是啊!所有那些從草原大漠崛起的強悍民族,在南下中原,打下江山後,都喪失了他們身上勇武好鬥的狼性,這也是為什麼那些曾經輝煌帝國來去匆匆的原因。

    ”唐風不禁唏噓道。

     大喇嘛颔首微笑,用欣賞的眼光打量着唐風,“不錯,就連一身戎馬的昊王,在晚年也開始驕奢起來,他的驕奢也為他晚年爆發的那場奪去他性命的宮廷政變,埋下了禍根,但是,昊王畢竟是昊王,據我們祖先世代相傳的那個傳說,昊王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似有不祥的預感,他已無力徹底改變那些驕奢的黨項貴族,為了王朝的長治久安,他暗使親近大臣默藏額龐報告說,西北邊界有戰事,于是,昊王便派了一員大将,領着精心挑選的數萬雄兵向西北開拔,但令人奇怪的是,這支人馬除了骁勇善戰的武士,還有大批從四方征集來的工匠,以及許多将士的家眷。

    ” “西北邊界有戰事?據我所知,昊王在位時,西夏的西北方向是比較穩定的,沒聽說有什麼戰事啊,當時,西夏的主要敵人是東北方向的契丹,東南方向的宋朝,西南方向的吐蕃和西面的回鹘,可謂四戰之地,但偏偏西北方向是沒有什麼敵人的。

    ”唐風疑惑道。

     “年輕人,不要忘了西夏是怎麼亡國的?”大喇嘛反問唐風。

     唐風聞聽,略一思索,竟驚得目瞪口呆:“您是說……您是說蒙古人,西夏最後是被由西北隔壁而來的蒙古人打敗的!可……可這怎麼可能,昊王那時,蒙古草原上還是四分五裂,根本沒有力量進攻西夏,昊王怎麼會預知一百多年後的事……難道昊王可以未蔔先知!” 大喇嘛搖搖頭:“具體情形,我也不十分清楚,總之,我們的祖先世代流傳的那個傳說就是這麼說的,當時很多人都感到奇怪,于是,便有了各式各樣的傳說,據說,那支人馬走時,秘密帶走了許多大箱子,很多人認為那些大箱子裡裝得都是昊王的财寶,這支人馬也不是去作戰的,而是替昊王在沙漠深處的綠洲,秘密營建一座新的城市,這座城市裡貯藏着昊王的珍寶,那支人馬後來再也沒有回來,他們去了哪裡?沒有人知道,但是,這個傳說卻留了下來。

    ” “那玉插屏呢?”韓江急不可耐地問。

     “玉插屏據說有四塊,當年,當昊王萌生那個奇怪念頭時,正巧西域向他進貢了一大塊上等的和田美玉原石,于是昊王下令,請天下最好的玉匠制作四塊玉插屏,在玉插屏的反面,刻上了一副通往沙漠綠洲,瀚海宓城的地圖,隻有當四塊玉插屏合在一起時,才能窺見地圖全貌,而在每一塊玉插屏正面,昊王都命人刻上了四十四個字,也就是你們手中這塊玉插屏前面那部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