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大禮,是君臣之間的行為準則。
本篇首先闡明了君臣之間的行為規範:君主應體察下情,普施恩惠;臣下則應服從命令,安分守職。
接着從“主位”、“主聽”、“主明”三個方面着重論述了君主應具備的行為規範和品德修養。
強調君主應“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君主與臣民之間的禮法應該是怎樣的?”
太公回答說:“身為君主最重要的是洞察下情,作臣民的最重要的是馴服恭敬。
洞察下情在于不疏遠臣民,馴服恭敬應該不隐瞞私情。
做君主的要遍施恩惠,作臣民的應安守職分。
遍施恩惠,要象天空那樣覆蓋萬物;安守職分,要象大地那樣穩重厚實。
君主效法上天,臣民效法大地,這樣君臣之間的禮法就圓滿構成。
”
文王問道:“身居君主之位,應該怎樣做?”
太公答道:“應該安詳穩重而沉着清靜,柔和有節而胸有成竹,善于施惠而不同民衆争利,虛心靜氣而公道無私,處理事務公平正直。
”
文王問:“君主應該如何傾聽意見呢?”
太公答道:“不要輕率地接受,也不要粗暴地拒絕。
輕率接受就容易喪失主見,粗暴拒絕就會閉塞言路。
君主要象高山那樣,使人仰慕不已;要象深淵那樣,使人莫測其深。
神聖英明的君主之德,就是清靜公正,達到極點。
”
文王問:“君主怎樣才能做到洞察一切呢?”
太公答道:“眼睛貴在明察事物,耳朵貴在敏聽意見,頭腦貴在思慮周詳。
依靠天下人的眼睛去觀察事物,就能無所不見;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傾聽意見,就能無所不聞;憑借天下人的頭腦去思考,就能無所不知。
四面八方的情況都彙集到君主那裡,君主自然就能洞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
【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君臣之禮如何?”
太公曰:“為上唯臨①,為下唯沉②。
臨而無遠③,沉而無隐④。
為上唯周⑤,為下唯定⑥。
周則⑦天也,定則地也。
或天或地,大禮乃成。
”
文王曰:“主位如何?”
太公曰:“安徐而靜,柔節先定,善與而不争,虛心平志,待物以正。
”
文王曰:“主聽如何?”
太公曰:“勿妄而許,勿逆而拒。
許之則失守⑧,拒之則閉塞。
高山仰止,不可極也;深淵度之,不可測也。
神明之德,正靜其極。
”
文王曰:“主明如何?”
太公曰:“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
輻湊⑨并進,則明不蔽矣。
”
【注釋】
①臨:居高臨下。
引申為洞察下情。
②沉:深沉隐伏。
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