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离娄上

首頁
    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當然,還沒有上升到“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毛澤東)的高度。

     仁政得民心,不仁則失民心。

    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壞人在無意中幫助了好人,惡成了促進曆史前進的動力。

    這裡面所蘊含的,正是善與惡的曆史辯證法。

     小而言之,就是地區與地區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商家與商家之間,也同樣存在着這種“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現象。

    比如說人才“跳槽”,往往是由于原單位的領導人失去了人才的信賴之心而發生,這等于是這個單位的領導人主動把自己的人才驅趕到另外的單位去。

    又比如說商家競争,如果哪一個商家銷售假冒僞劣品,擡高物價,服務态度又惡劣的話,等于是把顧客驅趕到别的商家去,無意之中幫了自己競争對手的忙。

    這裡的道理是非常簡單的。

    隻不過在實際生活與工作中,我們往往不知不覺地做了這種“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蠢事還沒有意識到罷了。

    如此說來,倒是有必要反省反省,看看我們自己是否做了那“為淵驅魚”的水獺或是“為叢驅雀”的鹞鷹。

    當然是但願沒有的好了。

     孟子曰:“自暴①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言非②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

    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注解】 ①暴:損害,糟蹋。

    ②非:诋毀。

     【譯文】 孟子說:“自己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沒有什麼好說的;自己抛棄自己的人,和他沒有什麼好做的。

    出言使低毀禮義,叫做自己糟蹋自己。

    自認為不能居仁心,行正義,叫做自己抛棄自己。

    仁,是人類最安适的精神住宅;義,是人類最正确的光明大道。

    把最安适的住宅空起來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道舍棄在一邊不去走.這可真是悲哀啊!” 【讀解】 在孟子這裡,自暴自棄指自己不願意居仁心,行正義,而且還出言說毀禮義的行為。

    稍加引申,也就是自己不願意學好人做好事而自卑自賤,自甘落後,甚至自甘堕落。

    這就是成語自暴自棄”的意思,隻不過我們今天使用這個成語時,多半指那些遍受挫折後不能重新振作的人罷了。

     從孟子宣傳推廣仁義道德的本意來看,他的這一段文字是非常優美而具有吸引力的。

    我們今天動辄就說尋找“精神家園”,而孟子早已明明白白地告訴你:“仁,人之安宅也。

    ”仁,是人類最安适的精神住宅、精神家園,你還到哪裡去尋找呢?我們今天動辄就勸人走光明大道,而孟子早已明明白白地告訴你:“義,人之正路也。

    ”義,是人類最正确的光明大道,你為什麼還不去走呢?所以,孟子非常動感情地說:“曠安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孟子這一段勸人不要自暴自棄的文字,真應該在勞改農場、少管所、自新學校的大牆上廣為書寫啊! 孟子曰:“道在迩①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②,而天下平。

    ” 【注解】 ①迩:近。

    ②親其親,長其長:前一個“親”和“長”作動詞,後一個“親”和“長”作名詞,賓語。

     【譯文】 孟子說:“本來很近的路,卻偏偏要跑老遠去求;本來很容易的事,卻偏偏要往難處去做:其實,隻要人人都親近自己的親人,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 【讀解】 “道在迩而求諸遠”是舍近求遠,“事在易而求諸難”是舍易求難。

    在孟子看來,無論是舍近求遠還是舍易求難都沒有必要,都是糊塗。

    相反,隻要人人都從自己身邊做起,從平易事努力,比如說親愛自己的親人,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也就會太平了。

     孟子這幾句話說得平易樸實,但其中卻蘊含着儒家學說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是“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另一方面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歸結起來,就是“親親而仁民”,再進一步說,也就是《大學》所展開的“修身、齊家、治目、平天下”階梯了。

     所以,我們絕不可以輕忽了孟子這幾句看似簡單的話。

     從另一方面來說,人人從自己身邊做起,從平凡小事做起,也正是我們所應提倡的精神。

    比如說遵守交通規則,比如說愛護清潔衛生,比如說為“希望工程”作貢獻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不是都應該從我們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嗎? 凡事不要舍近求遠,舍易求難。

    這起碼是我們都會認同的生活哲理罷。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獲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于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