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有常住亦無起滅是名智者
所親近處颠倒分别諸法有無
是實非實是生非生在于閑處
修攝其心安住不動如須彌山
觀一切法皆無所有猶如虛空
無有堅固不生不出不動不退
常住一相是名近處若有比丘
于我滅後入是行處及親近處
說斯經時無有怯弱菩薩有時
入于靜室以正憶念随義觀法
從禅定起為諸國王王子臣民
婆羅門等開化演暢說斯經典
其心安穩無有怯弱文殊師利
是名菩薩安住初法能于後世
說法華經
調聲先蹲踞取花筥。
立誦十方念佛衆同取花筥。
同音後懷扇一揖行道。
每句散花。
同
南無十方佛。
南無十方法。
南無十方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多寶佛。
南無十方分身釋迦牟尼佛。
南無妙法蓮華經。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後呗(調聲衆僧住立同音後各複座蹲踞)
同
處世界如虛空如蓮華不着水。
心清淨超于彼稽首禮無上尊。
(丁)
三禮(調聲蹲踞出三禮至當願起居禮)
一切恭敬。
自歸依佛。
當願衆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意。
同
自歸依法。
當願衆生。
深入經。
藏智慧如海。
同
自歸依僧。
當願衆生。
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丁)
七佛通戒偈
同
願諸衆生。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和南聖衆。
後夜偈
同
白衆等聽說後夜無常偈時光遷流轉
忽至五更初無常念念至恒與死王居
勸諸行道衆修道至無餘(丁)
晨朝
同
白衆等聽說寅朝偈欲寂得滅樂當覺
沙門法衣食系身命精粗随衆得
諸衆等今朝(白月黑月)寅朝清淨
各誦六念(丁)
日中
同
白衆等聽說午時無常偈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采華置日中能得幾時鮮
華亦不久鮮色亦非常好人命如刹那
須臾難可保(丁)
黃昏
同
白衆等聽說黃昏無常偈此日已過
命即衰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諸衆等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虛空無常勤慎莫放逸(丁)
初夜
同
白衆等聽說初夜無常偈煩惱深無底
生死海無邊度苦船未立雲何樂睡眠(丁)
半夜
同
白衆等聽說中夜無常偈汝等勿抱臭屍卧
種種不淨假名身如得重病箭入體諸苦痛集安可眠(丁)
次神分靈分祈願
九條錫杖(或忏法已前頌之)
同
手執錫杖。
當願衆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供養三寶。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供養三寶。
(三振)
同
以清淨心。
供養三寶。
發清淨心。
供養三寶。
願清淨心。
供養三寶。
(二振)
同
當願衆生。
作天人師。
虛空滿願。
度苦衆生。
法界圍繞。
供養三寶值遇諸佛。
速證菩提。
(振)
同
當願衆生。
真谛修習。
大慈大悲。
一切衆生。
俗谛修習。
大慈大悲一切衆生。
一乘修習。
大慈大悲。
一切衆生。
恭敬供養。
佛寶法寶。
僧寶一體三寶。
(振)
同
當願衆生。
檀波羅蜜。
大慈大悲。
一切衆生。
屍羅波羅蜜。
大慈大悲。
一切衆生。
羼提波羅蜜。
大慈大悲。
一切衆生。
毗梨耶波羅蜜。
大慈大悲。
一切衆生。
禅那波羅蜜。
大慈大悲。
一切衆生。
般若波羅蜜。
大慈大悲一切衆生。
(振)
同
當願衆生。
十方一切。
無量衆生。
聞錫杖聲。
懈怠者精進。
破戒者持戒。
不信者令信。
悭貪者布施。
瞋恚者慈悲。
愚癡者智慧。
憍慢者恭敬。
放逸者攝心。
具修萬行。
速證菩提。
(振)
同
當願衆生。
十方一切。
邪魔外道。
魍魉鬼神。
毒獸毒龍。
毒蟲之類。
聞錫杖聲。
摧伏毒害。
發菩提心。
具修萬行。
速證菩提。
(振)
同
當願衆生。
十方一切。
地獄餓鬼畜生。
八難之處。
受苦衆生。
聞錫杖聲。
速得解脫。
惑癡二障。
百八煩惱。
發菩提。
心具修萬行。
速證菩提。
(振)
同
過去諸佛。
執持錫杖。
已成佛。
現在諸佛。
執持錫杖。
現成佛。
未來諸佛。
執持錫杖。
當成佛。
故我稽首。
執持錫杖供養三寶。
故我稽首。
執持錫杖。
供養三寶。
(三振)
南無恭敬供養。
靈山界會。
恭敬供養。
護持佛子。
哀愍攝受。
護持大衆。
願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