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阳货第十七

首頁
    改火①,期②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③,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則為之。

    夫君子之居喪,食旨④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

    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注釋】 ①鑽燧改火:古人鑽木取火,四季所用木頭不同,每年輪一遍,叫改火。

     ②期:音jī,一年。

     ③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種稻米,故大米很珍貴。

    這裡是說吃好的。

     ④旨: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譯文】 宰我問:“服喪三年,時間太長了。

    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禮儀必然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就會荒廢。

    舊谷吃完,新谷登場,鑽燧取火的木頭輪過了一遍,有一年的時間就可以了。

    ”孔子說:“(才一年的時間,)你就吃開了大米飯,穿起了錦緞衣,你心安嗎?”宰我說:“我心安。

    ”孔子說:“你心安,你就那樣去做吧!君子守喪,吃美味不覺得香甜,聽音樂不覺得快樂,住在家裡不覺得舒服,所以不那樣做。

    如今你既覺得心安,你就那樣去做吧!”宰我出去後,孔子說:“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來,到三歲時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

    服喪三年,這是天下通行的喪禮。

    難道宰子對他的父母沒有三年的愛嗎?” 【評析】 這一段說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間,圍繞喪禮應服幾年的問題展開的争論。

    孔子的意見是孩子生下來以後,要經過三年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應該為父母守三年喪。

    這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批評宰我“不仁”。

    其實在孔子之前,華夏族就已經有為父母守喪三年的習慣,經過儒家在這個問題上的道德制度化,一直沿襲到今天。

    這是以“孝”的道德為思想基礎的。

     子路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 【譯文】 孔子說:“整天吃飽了飯,什麼心思也不用,真太難了!不是還有玩博和下棋的遊戲嗎?幹這個,也比閑着好。

    ”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 【譯文】 子路說:“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答道:“君子以義作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無義就會作亂,小人有勇無義就會偷盜。

    ”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①乎?”子曰:“有惡。

    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②而讪③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④者。

    ”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⑤以為知⑥者,惡不孫⑦以為勇者,惡讦⑧以為直者。

    ” 【注釋】 ①惡:音wù,厭惡。

     ②下流:下等的,在下的。

     ③讪:shàn,诽謗。

     ④窒:阻塞,不通事理,頑固不化。

     ⑤徼:音jiǎo,竊取,抄襲。

     ⑥知:同“智”。

     ⑦孫:同“遜”。

     ⑧讦:音jié,攻擊、揭發别人。

     【譯文】 子貢說:“君子也有厭惡的事嗎?”孔子說:“有厭惡的事。

    厭惡宣揚别人壞處的人,厭惡身居下位而诽謗在上者的人,厭惡勇敢而不懂禮節的人,厭惡固執而又不通事理的人。

    ”孔子又說:“賜,你也有厭惡的事嗎?”子貢說:“厭惡偷襲别人的成績而作為自己的知識的人,厭惡把不謙虛當做勇敢的人,厭惡揭發别人的隐私而自以為直率的人。

    ”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 【譯文】 孔子說:“隻有女子和小人是難以教養的,親近他們,他們就會無禮,疏遠他們,他們就會報怨。

    ” 【評析】 這一章表明孔子輕視婦女的思想。

    這是儒家一貫的思想主張,後來則演變為“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的男權主義。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 【譯文】 孔子說:“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還被人所厭惡,他這一生也就終結了。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