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說:“纣王的不善,不像傳說的那樣厲害。
所以君子憎恨處在下流的地方,使天下一切壞名聲都歸到他的身上。
”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
【譯文】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好比日月蝕。
他犯過錯,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們都仰望着他。
”
衛公孫朝①問于子貢曰:“仲尼②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
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注釋】
①衛公孫朝:衛國的大夫公孫朝。
②仲尼:孔子的字。
【譯文】
衛國的公孫朝問子貢說:“仲尼的學問是從哪裡學來的?”子貢說:“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沒有失傳,還留在人們中間。
賢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賢的人隻了解它的末節,沒有什麼地方無文王武王之道。
我們老師何處不學,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傳播呢?”
【評析】
這一章又講到孔子之學何處而來的問題。
子貢說,孔子承襲了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并沒有固定的老師給他傳授。
這實際是說,孔子肩負着上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并把它發揚光大的責任,這不需要什麼人講授給孔子。
表明了孔子“不恥下問”、“學無常師”的學習過程。
叔孫武叔①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
”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貢。
子貢曰;“譬之宮牆③,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
夫子之牆數仞④,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⑤之富。
得其門者或寡矣。
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注釋】
①叔孫武叔:魯國大夫,名州仇,三桓之一。
②子服景伯:魯國大夫。
③宮牆:宮也是牆。
圍牆,不是房屋的牆。
④仞:音rèn,古時七尺為仞,一說八尺為仞,一說五尺六寸為仞。
⑤官:這裡指房舍。
【譯文】
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仲尼更賢。
”子服景伯把這一番話告訴了子貢。
子貢說:“拿圍牆來作比喻,我家的圍牆隻有齊肩高,老師家的圍牆卻有幾仞高,如果找不到門進去,你就看不見裡面宗廟的富麗堂皇,和房屋的絢麗多彩。
能夠找到門進去的人并不多。
叔孫武叔那麼講,不也是很自然嗎?”
叔孫武叔毀仲尼。
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
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
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①見其不知量也。
”
【注釋】
①多:用作副詞,隻是的意思。
【譯文】
叔孫武叔诽謗仲尼。
子貢說:“(這樣做)是沒有用的!仲尼是毀謗不了的。
别人的賢德好比丘陵,還可超越過去,仲尼的賢德好比太陽和月亮,是無法超越的。
雖然有人要自絕于日月,對日月又有什麼損害呢?隻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餒之斯來,動之斯和。
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譯文】
陳子禽對子貢說:“你是謙恭了,仲尼怎麼能比你更賢良呢?”子貢說:“君子的一句話就可以表現他的智識,一句話也可以表現他的不智,所以說話不可以不慎重。
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夠順着梯子爬上去一樣。
夫子如果得國而為諸侯或得到采邑而為卿大夫,那就會像人們說的那樣,教百姓立于禮,百姓就會立于禮,要引導百姓,百姓就會跟着走;安撫百姓,百姓就會歸順;動員百姓,百姓就會齊心協力。
(夫子)活着是十分榮耀的,(夫子)死了是極其可惜的。
我怎麼能趕得上他呢?”
【評析】
以上這幾章,都是子貢回答别人貶低孔子而擡高子貢的問話。
子貢對孔子十分敬重,認為他高不可及。
所以他不能容忍别人對孔子的毀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