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秦桧死後,高宗所做的第一件事當然是人事的刷新,并且将過去被秦桧流放在外的二十幾位有力人士召回。
他們大多是因反對秦桧的專橫而遭放逐,而他們現在皆獲得平反。
人事刷新大多意味着政策将有重大變革,于是主戰派的大臣們均對高宗的對外政策寄予厚望。
然而。
他們失望了!不論在内政或是外交,皇上都沒有想要變更的意思。
他把那些被放逐的大臣們召回,隻是要正式宣告他已經把實權收回來而已。
而且,他也沒有給這些大臣極大的權限,甚至他還用了一名老人。
這老人姓萬侯,名離,字元忠,時年七十三歲,也是因秦桧而被放進的人之一。
他接任的職務是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在宋代的官名中,像這樣長的官名不少,但重點是,他接了秦桧的宰相之職。
這分人事任用表一出,宮廷内外無不驚歎連連。
“萬俟離當宰相?那個老人有當宰相的資格嗎?”
吃驚和憤怒的聲音此起彼落,大家終于了解高宗完全不想變更内外政策的想法。
這個萬俟離的确是因為秦桧的緣故而被放逐,但并不是因為唱反調,有一段時期,他甚至還是秦桧的心腹。
“這個萬俟離不是那件事的共犯嗎?”
“那件事”指的是十四年前的慘劇,當時,急于跟金國締結和平條約的秦桧,在高宗的默許下,将主戰派的嶽飛安上圖謀不軌的罪名逮捕下獄,并給予凄厲的拷問,最後還在得不到平反的狀态下冤死。
而那時實行不當逮捕、拷問、虐殺的,正是秦桧的心腹萬俟離。
即使五、六年後被秦桧放逐,萬俟離也從未有過反對他的舉動發生。
“真是沒用的家夥!”秦桧心裡大概是這樣講的吧!人人都是這麼推測。
總之,他應該是因無能而被放棄的。
對于外人,秦桧向來隻有憎惡和侮蔑兩種情感:憎惡有能力的人,侮蔑無能的人;憎惡如嶽飛之類的人,侮蔑如萬俟離之流的家夥;有能力的敵人以“莫須有”的罪名加以毀滅,而無能的人則在沒有利用價值之後丢棄。
秦桧是以犧牲别人的方法,來建立自我一族的榮華,不管是國家、皇帝、政敵、還是部下,全都是他獲緻榮華的道具。
對秦桧來說,殺害嶽飛這件事,隻是對他最有利的選擇,他是不會為此後悔的。
他根本就沒有弱點,是個完全的利己主義者。
秦桧和萬俟離在《宋史·奸臣傳》中并列,但他們根本不能相提并論,和城府深沉的秦桧比起來,手段兇殘的萬俟離實在是很淺薄,他隻不過是個從受虐者那裡得到快樂的戀态者而已。
“由于能夠拷問嶽将軍,所以他每天從獄中出來時都是一副很快樂的表情!”子溫曾由幾個友人口中聽到這樣的話。
秦桧能夠讓萬人感到恐怖,而萬俟離則隻是讓人輕蔑。
更甚者,萬俟離還發明了“桔棵刑”這種拷問法。
所謂的“桔棵刑”,就是用繩子将犯人的兩隻腳綁起來,倒吊在天花闆上,讓頭部充血,然後再将繩子旋轉數回後放開,倒吊着的人就會迅速地回轉回去,而在回轉的同時,再于前後左右以杖亂打,給予“血和内髒幾乎要從口中飛出一般”的苦痛。
萬俟離就是這樣淩辱嶽飛兩個月。
萬俟離這種人留給後世的,大概也隻有這種拷問法了。
皇上為什麼要任用這種人為宰相?子溫完全不能理解。
“還有很多人才的呀,為什麼……?”
根據種種迹象看來,高宗并不願意變更對外政策,那麼,他自然不會選擇一個主戰派的人來當宰相,如果要在主和派中篩選的話,就隻有像萬俟離這一類的人了!
秦桧并不喜歡有才能的人,他要的,隻是能夠忠實實行自己命令的部下而已!提出政策、建立計劃、實現陰謀……這些隻要有秦桧一個人就夠了!目前的高宗就和秦桧一樣,并不需要有能力的部下,因此,雖然朝中有部分人士希望能由張浚出任宰相,但終究不可得。
在這時間裡,有兩個名叫“張JUN”的名人,一個是“張俊”。
他是盜賊出身的将軍,曾在對抗金兵的讨伐行動中立下大功。
另一個則是“張浚”。
他是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子孫,科舉出身,是個很有教養的文官,字德遠。
這兩人在政治立場上也是互相對立的:武将的張俊為主和派,文官的張浚則為主戰派。
還不隻這樣,張俊雖勇猛,但統率力不佳,甚至放縱屬下在大白天殺人、劫财,由于這些劣行,再加上他對金兵毫無戰意,所以遭到張浚激烈的批判,兩人于是反目成仇。
即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