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采石矶

首頁
    回複了表情,他在和子溫讨論過後提筆寫了一篇文章,命使者送至金軍之大本營: “我軍的王權已經更疊,李顯忠為其後任,相信您也知道,他正是四太子宗弼殿下賞贊其武勇的人物。

    我方将在采石矶衷心歡迎陛下前來一決勝負。

    ” 完顔亮看完自然大怒,以臣下的身份竟要與大金國天子一決雌雄,真是太自大了!連老練的劉倚都不戰而退,你要拿什麼來決勝負! 好吧,就讓我将宋軍擊滅吧! 虞允文的挑撥完全成功了!完顔亮命金軍全軍渡河,完全無視先前的作戰策略,準備從正面強行渡河了! Ⅳ 紹興三十一年十一月,采石矶之戰就這樣開始了! 這是一個在建康府附近,長江南岸的地名,如金軍在此上陸确保了橋頭堡的話,第二天建康府就會完全在金軍的包圍下了。

     負責金軍渡河作戰的總指揮是一外叫阿鄰的将軍,他在行的是平原上的騎兵戰,如今在準備不全的情況下就被命令渡河也真是他的不幸。

    而且,此時金國的水軍還在東方海上,尚未進人長江,他就連渡河所必要的軍船數都不足。

    雖然接獲了阿鄰的命令,但軍船的半數在及于八裡幅寬的長江上連直接橫渡都辦不到,隻能順逆着水流左來右往。

     好不容易到達南岸的軍船,算算也有七十隻,金軍在将梯子放下,正準備從淺灘上陸時,等待已久的宋軍就随着一陣“殺!”的聲音急襲而來! 金軍隻得匆匆應戰,在刀光話影下,采石矶一帶完全成了“人水與血相”的凄慘光景。

     被毀的甲胄在地上和頭顱一同旋轉着,還抓着矛的手尾部還曳着血在空中飛等着。

    咽喉被刺了個大洞的兵士倒在地下,血如泉水般噴湧着,其上踏過了敵我雙方不知多少人。

    正在與眼前的敵人相擊的兵士卻被身後的一矛突襲而大叫倒地,空中閃着拐劍的光芒和紅血的驟雨,地表則完全化為赤黑的泥濘,長江吹來的風滿是血腥味……一時之間,本為劣勢的宋軍轉為優勢,一名男子大叫道: “别讓金賊活着回去!” 這名武将名為時俊,他沒有指揮大軍的器量,但卻是個隻知進不知退的士兵。

    他舞着雙刀沖入敵中,随着“殺!”的狂叫,左右各自擊向金兵。

    他的背後還有從卒,背上背負了一個大的藤籃,其中放了二十支刀。

    當時俊将因血糊而不能再斬的刀放下時,從卒就立刻送上新刀,讓時俊繼續斬殺敵人。

     不可置信地凝視着時俊勇戰的虞允文,在樓上大聲地喝采,地上的子溫望着他,就等着他的暗号。

     “殺!”子溫帶着精兵兩千,亦即剛才一直隐于江岸高地上的待機部隊從斜面驅下,沖擊已經疲憊的金軍側面。

    在強烈的一擊下,金兵的陣形混亂,隻差還沒渙散而已。

     一名成着黃金耳環的戰士首先就被子溫的劍斬伏,而自左側突襲的槍則在盾的表面激起了飛散的火花。

    子溫的手與腰連動,唰的一擊将其首級擊飛,又激舞着盾牌打斷了第三個人的鼻梁和門牙,又刺又斬地來到了時俊的身邊。

    這時的時使已經用完了從卒的刀,開始用從金兵處奪來的劍繼續斬殺着。

     日暮時分,死鬥依然持續着,直到落日最後的餘光消失時,金軍見到了右側背無數的松明之光,金軍開始知道退路已經被阻絕。

    這些松明,是虞允文命成用所率的部隊所持的火把,能夠将這些不能參加實戰的軍隊活用,虞允文确有巧思。

     上陸的金兵共一萬五千餘,戰死四千餘,被俘五百餘。

    而宋軍則有戰死兩千,雖然損失不小,但總算用止了金軍的登陸。

    宋軍之所以會獲勝,主要是因為占盡地利,而宋軍的戰意較全軍更為高昂也是原因。

     “長江之流真是可與百萬之兵匹敵呀!”虞允文歎息着。

    如果長江未能及時阻止金軍的話,讓數十萬大兵一舉殺到,來軍就隻能束手就範了。

     好不容易回到江北的生還金兵,幾乎完全負傷。

    然而,他們的勞苦卻沒有任何報償,等在他們眼前的卻是想都沒想到的事——依《宋史》所述,完顔亮對敗北大怒,竟将生還的将兵處以杖罪,許多人就這樣被打死。

     “敵人很快又将攻擊,可别被戰勝的美酒醉倒羅!” 三日後,虞允文和子溫将戰力一分為二,而成闵所率的兵士在經過數日的休養後,也都恢複了活力,而得以算入戰士之中。

    以前四太子宗弼最得意的就是他作戰的長距離移動,因此不能隻據一個據點防敵。

    子溫率了兩百隻的軍船,在夜間遊行長江,時俊亦與之同行。

    而虞允文則與成闵立楊林口為本營,插了更多的軍旗來誇示,甚至有的兵士左右各執一軍旗,被風吹倒就爬不起來了呢! 三天之後,金軍殺到楊林口上陸的金軍約五萬,其勢較先前更烈,宋軍不由得有了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