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渡河

首頁
    退。

     “宗爺爺!” 這是金軍對宗澤的稱呼。

    所謂的爺爺,是“長者”、“大人”之類的尊稱。

    即使是敵軍,都對宗澤的才能與人格稱贊不已。

     開封周邊的民衆和義勇兵們都集結到宗澤的思前。

    在他們同中,皇帝和大臣們隻會躲在宮殿中享樂,真正站在最前線作戰的卻是老邁的宗澤。

    他會得到民心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宗澤麾下的兵力将近二十萬,其中還有解元、成闵等韓世忠的部将以及當時年僅十五歲的嶽飛。

    嶽飛本來是在武将王彥手下,但後來就投效宗澤的陣營。

     宗澤一見到骁勇善戰的嶽飛,自是十分欣賞,想要正式傳授孫子、吳子兵法給他,哪知,嶽飛隻看了一眼就還給他。

     “運用之妙在于一心。

    ” 嶽飛認為,與其空談理論,還不如加以實踐,訓練臨場反應。

    不然,如果被敵人偷襲,哪來的時間考慮兵書上的陣形? 真是自大的家夥!宗澤倒沒有這樣想,他反而欣賞嶽飛的氣概。

     心想,這個青年将來必會肩負宋的國運,所以便任命他為部統制的高級士官。

     嶽飛後來也被金軍尊稱為“嶽爺爺”,被金軍尊稱為“爺爺”的,就用有宗澤和嶽飛兩人,連韓世忠都沒有被如此稱呼過。

     受敵人敬重的名将,卻被自己人猜忌,最後遭到肅清命運的,在曆史上屢見不鮮。

     宗澤的功績和人氣,當然也震動了高宗所在的宮廷。

    那些貪生怕死、看人眼紅的廷臣們,開始在高宗的耳邊嚼舌根诋毀。

     “宗澤是個危險的人物,他之所以主張戰争,不是為了國家,全是為了自己的功績!” “不能夠相信宗澤!他周旋于宋金之間,是想求自立。

    ” “宗澤一直催促陛下退禦開封,此事萬萬不可!否則将會成為他的傀儡!” “還有,宗澤跟前集合了許多号稱義勇軍的無賴漢,如果接近他不就危險了嗎?” 高宗雖然不是那麼昏庸,但在接二連三的讒言之後,對宗澤的信賴也大不如前了。

     這時,宗澤正準備渡過黃河給金軍來個大大的反擊,以收複河北失土,他已将戰略、戰術、補給、編整等各方面都考慮周詳,剩下的就等高宗的敕命而已。

    宗澤提筆上奏朝廷許可渡河對金兵展開攻擊,同時亦告知高宗,為了提高全軍的士氣,請明确地昭告天下決戰之意,希望高宗能還都開封。

     但是,朝廷對這份奏文,并沒有回應。

     “陛下為何不允許我們反攻呢?再下去就失去勝機了呀!” 如果宗澤有自立為王的野心,那根本不需要高宗的許可,隻要自行出兵打勝了就行了。

    但是,宗澤依然謹守為人巨子的本分,一連上了二十次的奏文,卻沒有獲得任何回應。

     他當然知道自己受到猜疑了。

     在接任東京留守以前,宗澤有許多可以避難的機會,但他還是撐着蒼老的身體立于最前線。

    這樣一位忠誠的老将,沒法非難皇帝,隻能不斷哺哺自語着: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是杜甫的七言律詩《蜀相》中的一節,形容三國時代諸葛孔明的生涯,如此無法回報的忠誠之念,宗澤可說是和他相同。

     在未獲出兵的許可之下,日子就這樣過去了,金軍在黃河以北的支配力逐漸強化,領土的回複也愈來愈困難了。

    不過,宗澤并沒有打消出兵的念頭,隻是,肉體的極限較精神的極限來得更快,宗澤倒在病床上了。

     “宗留守病笃!” 這分急報讓開封全城被一片肅然的空氣所籠罩,陰曆七月,殘暑已過,秋風滿地之下,全軍的憂色也與日俱增。

    老将的病情急速惡化,在短短幾天内已經無法下床。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裡,昏迷的宗澤突然大叫: “渡過黃河!” 病床四周的将士因而驚醒,隻見老人家又無意識地喊了一次: “渡過黃河!” 随着而來的是激烈的喘氣聲,但沒有多久,宗澤就不再發出任何聲音了!在風雨夜,這些勇壯的鐵甲武士們也不禁放聲大哭。

     宋建炎二年(西元一一二八年)秋七月十五日,七十歲的宗澤病逝。

    在他死後,宋軍再也沒有收複黃河以北領土的機會了! 宗澤的訃報終于來到高宗眼前。

    此時,高宗正在江南的建康府中(後世的南京,曾為吳、東晉、劉宋、南齊、梁、陳六代首都),來到此地後。

    高宗就再也沒有回黃河流域的意願了! 高宗一面悼念宗澤,一面也稍有些後悔。

    在贈與了宗澤“忠簡公”的谥号之後,又派了杜充接任東京留守至開封,這也是當初破壞黃河河堤阻擋金軍南下的人。

     “現在追贈谥号又有什麼用呢?” 兵民的怒意和失望逐漸提高,畢竟杜充并不是足以接任宗澤的人,他雖不是無能之徒,但卻殘忍、猜疑心重,而且對集結的義勇兵态度冷淡。

    遇到質疑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