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采石矶

首頁
    Ⅰ 在受了高宗皇帝的命令之後,子溫等人出陣了!他本是文官,但文官參戰在宋的曆史上并不少見。

    而且他的文官生涯是在父親引退之後才開始的,他的少年時代本來就是在戰場上度過的。

    而在《說嶽通俗演義》中,“文武全才的韓公子”指的就是子溫。

     而當離家之時,當然必須要與妻子别離,關于子溫的妻子,在《宋史·韓彥直傳》中并沒有記述。

    一般的正史雖有公職人員的記錄,但對其私生活則不會有什麼記述。

     比較有特别記述的是梁紅玉,她和孩子一同先到了杭州臨安府,由虞允文的引見,見到了皇太子。

    不過,也不是立刻就見到,因為和虞允文再見的子溫當時為了江淮軍的再編成可是忙昏了頭。

     江淮軍指的是“長江、淮河下遊方面軍”,也是對金防衛戰的總兵力。

     子溫是江淮軍的副參謀,虞允文是參謀。

    總帥則是葉義問。

    葉是一名科舉出身的文官,個性剛直,曾舉發秦桧殘黨的暗中活動,也曾到金國出使過,觀察當地的土木工事及運輸等,正确地預測了金軍的人侵。

     不過,他對軍事可說是一竅不通,連基礎的軍事用語也不知道,遭到兵士和民衆的冷笑。

    不過,這并不是葉義問的問題,而應該是任命他的高宗的責任。

     在就任的同時,葉義問也在江北展開軍事的部署。

    指揮官是劉倚和王權兩位将軍,他命令兩人對渡過淮河的金軍正面攻擊。

    王權本來是韓世忠的手下,他在做了抗議之後,再度接到命令,才不得不以兩萬兵士與六十萬的金軍戰鬥,結果,一戰而被驅散,隻差沒有全滅地逃回來。

    至于“神機武略”的劉倚,則無視葉義問無謀的命令,不戰而退,從揚州渡江而回。

     “真是的,隻是退卻的話,未免太沒有意思了!” 白髯的劉倚命侍從取來文房四寶,隻不過他沒有用紙,而是大筆一揮,在揚州府廳的白色牆壁上寫下了六個大字: 完顔亮死于此 這對金軍可是相當不吉的預言,看來,精于易占和五行的劉倚己經預知了完顔亮的敗死。

     “劉倚、王權兩将軍不敵金軍的侵攻而撤退,宋長江以北的領土盡失!” 這雖是金軍誇大的宣傳,但這分報導也席卷了宋的朝野。

     江北的居民舍棄了自己的家園,乘着舟船渡過長江逃至江南,也有從陸路往長江上遊逃亡的;至于江南的民衆,也受到動搖而準備逃往更南的地方。

    朝廷方面也動搖了。

     “劉信叔竟然不戰而退,看來,吳唐卿(吳磷)評其無英雄氣概是對的!” 強硬論的張浚不由歎息,但他并未替劉倚做任何的辯護。

     “果然不行,看來得要準備船隻了!” 在杭州臨安府中自言自語的正是高宗皇帝,他害怕會重蹈父親徽宗和兄長欽宗的覆轍,就連現在他都像是要逃到港口去一般去地急忙起立。

     但他的衣袖被張浚抓住。

     “千萬不能逃呀,陛下!您加果逃走的話,國家就瓦解了,還不如您禦駕親征,向金賊顯示帝威!” 既不怕金軍、之前也一直和秦桧唱反調的張浚,在危急的時候,态度當然和準備逃走的高宗不同,高宗無法反對他,隻是口中一開一合…… 這時,皇太子毅然地從座位上站起: “張浚說得極是!陛下将會禦駕親征,而吾即為先驅!” 皇太子的話感動了年老的張浚,他拜跪在地,由皇太子将他扶起。

     至于失去了主導權的高宗,則再也說不出任何話來。

     依據張浚和葉義問的協議,前線的指揮官有了新的調動。

    将江北之地讓予金的劉椅和王權被撤換,接替劉椅的為成闵,接替王權的則為李顯忠。

    隻不過,在兩人尚未到達前線之前,葉義問就接下了原劉椅和王權軍隊的指揮權。

     這分人事變動嚴重傷害了老英雄劉倚的矜待,他在戰略上的撤退竟被評為“老衰、無能”,會受傷也是當然的。

    而且,葉義問居然還将劉倚的軍隊收去自行指揮,更是另一層打擊,結果,十月時,劉倚就躺上了病床。

     虞允文和子溫前去探病,劉倚隻是無力地笑着,他右手抓着虞允文,左手抓着子溫: “巳經沒有我出場的地方了!我為朝廷養兵三十年,最後的大功卻得歸于儒生,而我這無力的老兵就隻有羞恥而死了!” 他倆說不出安慰的話,隻有請他好好養病。

     雖對劉倚的卧病感到遺憾,但子溫對金的戰争卻有很好的展望,他預測完顔亮帶大軍南下之時,北方一定會發生什麼異變,他想起了五年前的事…… “雖然我不能夠給你什麼約定,但金國和宋國一樣不希望興起無謂的戰争,渴望和平的心,女真族是不會輸給漢族的。

    ” 在燕京趙王府中,完顔雍是這麼跟子溫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