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風,從峽谷中吹過。
宋紹興二十六年(西元一一五六年)十一月末,秦嶺已被随風飛舞的雪深深遮蓋。
秦嶺是位于中國西方的長長山嶽之群集,北方為長安所在的關中平原,南方則為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
東西長約六百裡(三百三十公裡),為大陸南北的天然障壁。
山脈南方多雨,氣候溫和、物産豐富;北方則幹燥而冬季寒冷,綠意亦較少。
除了是自然的障壁外,它同時也是政治和軍事的長城,當中國南北分裂之際,秦嶺自然成為分界。
如果發軍過山道攻擊的話,隻會在嶺間延長為辛勞不堪的苦戰而已。
尤其是三國時代魏及蜀漢在此展開執拗的攻防戰,與司馬仲達和諸葛孔明相關的古戰場所在多有。
同時,宋金兩軍也一樣留下不少古戰場。
以制壓大陸全境為目标的金軍,及與之對抗的宋軍,都留下了諸如和尚原、饒鳳嶺、武休關、仙人關、百通坊等有名的古戰地。
表面上,紹興二十六年是和平的時代,然而,防衛地方的宋軍卻得時時處于臨陣态勢以防金軍的侵略。
若是有人一下小心碰觸到了防衛網,立刻就會被帶到堡壘中嚴加訊問。
在這期間,曾有一對騎馬的老婦人與青年,不知在山道上燃燒了什麼東西,馬上就有兵士前來質問。
在得知了他們的身份之後,立刻一改原來的态度,以護衛和向導的身份帶領他們前往成都。
成都在三國時代曾是蜀漢的首都,在唐代也曾是皇帝為了躲避侵入首都長安的賊軍而逃亡的安全之地。
在唐滅亡之後,前蜀、後蜀兩個王朝均以此地為王城。
在後蜀時代,曾因某位皇帝酷愛芙蓉,所以在全城植滿了芙蓉花,而讓此地有了“芙蓉城”的雅稱。
此外,由于自古這個地方就出産良質的錦緞,因而也有“錦城”之稱。
在宋代,成都為四川宣撫使的根據地,管理着成都府路、梓州路等廣大的地方,擁有很大的權限。
前任的四川宣撫使就是不敗名将吳價,在他死後,則非正式地由他弟弟吳磷接任這個職務。
當秦桧殺害嶽飛之時,雖然伴随着嫌惡和恐怖,但朝廷的文官們依然接受了這樣的結果。
強大的傭兵部隊在此解體,權力歸于文官。
自此“沒有學問和教養,隻是以武勳為後盾而升上的武官們”就幾乎都消失了。
惟一一個留下來主戰派的武将,就是“四川王”吳磷。
吳磷的官位為秦鳳路經略安撫使,也就是西北方面的軍事司令官,在軍事和行政上,吳磷的實權遍及四川省全域、陝西省和甘肅省南部,加起來差不多就是三國時代蜀漢的領土。
也難怪一般人就直接稱他為“四川王”了!之後,吳磷正式成為四川宣撫使,死後還受“信王”的稱号。
在聽到韓世忠未亡人梁紅玉的名字後,吳磷非常高興地将遠道而來的客人迎入邸中。
子溫不由得又對“母親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的想法重新确認一次。
在秦嶺中被發現的神秘旅人,就是這一對母子。
他們夏天時從燕京出發,由黑蠻龍陪同橫越了全國的領土,而在秦嶺之北與黑蠻龍分開,進人了宋國的領土。
至于命黑蠻龍同行,并給予通行證的人,正是趙王完顔雍。
“真是好久不見了,梁女将軍!”
這一年,吳磷五十五歲,看來比實際的年齡老一些,灰白色的發稍充滿了老将的風格。
吳磷的兄長就是吳價,他們倆皆有“抗金名将”的美名。
吳磷字唐卿;吳價字晉卿,比吳磷年長九歲。
吳價在少年時代就已立下不少軍功,主要是在對西夏的方面,但由于他是在方臘之亂時從軍的,所以,可能是在那時候知道韓世忠的。
吳磷後來也跟兄長一同進人戰場,才能受到對金主戰派的張浚認可,以後,他們兄弟就一同展開對抗金兵的軍旅生涯。
曾有金的将軍撤離而被吳價打敗,哭着逃離戰場一事,後來他還被金兵們戲稱為“啼哭郎君”,算是一則逸話。
至于确立了吳氏兄弟英名的一役,則是和尚原的大會戰。
宋紹興元年,金天會九年(西元一一三一年),吳階三十九歲、吳磷三十歲,正是少壯之年。
在這一年,金的四太子宗弼帶領了十萬大軍,越過秦嶺展開對四川的侵襲。
四川位在長江上遊,隻要占據了此地,再重新編成軍隊、加強補給,順着長江水流東進,就是重演了八百五十年前,晉滅吳而統一天下的戰略。
充滿英氣和鬥志的宗弼,就意圖重現此一壯大的戰略,一舉滅宋而統一天下。
聽到“金的四太子”要來,膽小的孩子甚至會哭出來。
然而,熟悉四川形勢的吳氏兄弟卻沒有任何膽怯的神色。
“金軍對我們共有四個長處,第一是騎兵優秀;第二是兵士堅韌不拔;第三是甲胄品質好;第四則是弓矢性能優良。
不過,這些長處同時也是他們的短處!”
接着他們還放話出去:
“隻要我們在四川一天,就不會讓金兵入侵一步!”
帶着滿滿的決心和自信,吳氏兄弟等待着金兵的來襲。
不過,此時他們所能動用的兵士隻有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