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一一二五年),北方的金兵大舉南下占據了首都開封。
對國難束手無策的徽宗,就在翌年讓位皇太子而成為上皇。
即位的皇太子随即将當年改為靖康元年,也就是所謂的欽宗皇帝。
雖然他很想重新建國,但于靖康二年(西元一一二七年),他就和父皇一同被金兵俘虜,一路被送到距離三千裡外的五國城。
曆史上稱這事件為“靖康之難”。
此時,徽宗上皇四十六歲、欽宗皇帝二十八歲,至于在戰火中逃到江南的高宗則為二十一歲。
就這樣子,高宗即位成了天子,然而,質疑他王位正統性的聲音卻不絕于耳。
他的兄長欽宗依然活着,而且也未經過正式的退位,他依然在北方過着被拘禁的生活……欽宗已經五十六歲了,他對歸國這件事早已不抱任何希望,當然,偏安的南宋對此也不抱希望,而且,如果他回來了,反而還會造成困擾。
沒錯!當中最困擾的就是高宗。
在經過了衆多的犧牲之後,宋、金好不容易簽定條約,皇太後(徽宗之皇後)韋氏終于能夠跟着丈夫的遺體回國,依然得在異域生活的欽宗,帶着淚水向皇太後哭訴:
“在您歸國之後,請向弟弟及丞相傳達,我已經不想重登帝位,隻要當個太乙官使就心滿意足了!”
所迫的太乙宮使是指道教寺院的役職,也就是說,他選擇了出家,切斷一切與俗界的塵級。
雖然相距三千裡,但是欽宗卻能洞察弟弟的心理,畢竟,不論多大的國家,能夠坐在王座上的人隻有一個。
他不在乎帝位,他隻要能夠返國就滿足了。
歸國後的皇太後,當然很想将這話傳達給高宗,然而,高宗雖然對皇太後十分敬重,但并不常拜見她。
而且即使見面,也從不提欽宗。
皇太後雖然對于被拘留在北方的欽宗感到悲哀,卻無計可施,一直到她死亡為止。
高宗因為貪戀權力而舍棄了欽宗,但他并不是那麼冷酷無情的人,他的内心依然有着一分歉疚,讓他一直無法快樂起來。
秦桧完全知悉高宗的這種心理,所以每當高宗和他意見不和時,他總是冷笑着。
而這個笑容總是讓高宗一驚,因為他似乎可以想象秦桧在喃喃自語:
“你如果要放逐我的話,那是你的自由,不過,陛下不希望兄長歸來,而命我為金國交涉的事,則會被天下人知道。
”
秦桧的喃喃接續着:“如此一來,陛下将失信于天下。
而且,如果将我放逐的話,金國也不會坐視不理,就如同破壞和平條約一般,他們将舉兵南下,而陛下的王座,大概也坐不久了!說不定金國還會讓您的兄長來做傀儡皇帝呢!”
無聲的笑意讓高宗再度一驚。
“仔細想來,這個王座本來就是您兄長的,在道義上,陛下可說是篡位者。
也許,您心裡後悔得想要将之歸還,不過,實際上那是不可能的!呼呼呼……”
“惡魔!”高宗心裡大叫着。
不過,否定秦桧的存在,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王位的正統性。
雖然對秦桧憎惡不已,然而高宗的生存之道卻隻有與其共存,而且還不隻這樣,高宗擔心的是将來。
他的皇太子于年幼時即已死亡……
“如果朕死了的話,那麼,會由誰來繼任呢?想來也隻有秦桧這個老賊了!我一定要活得比他更久才行!”
就這樣子,十八年來,他們持續暗鬥着,這可說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奇怪的君臣關系。
就一般狀況而言,秦桧比高宗年長十七歲,理當不需那麼擔心才是,可是秦桧異常的生命力卻着實讓人吃驚,即使已年過六十,他那細長的身體和瘦削的臉孔卻呈現出奇妙的精氣,頭發也十分烏黑,根本不像是個老人。
秦桧年輕的時候曾被稱為“秦腳”,光是看他挺着背脊走路的樣子,就給高宗很大的壓迫感。
他所犯的罪符——橫奪不幸兄長的帝位,以及将無辜的人在獄中殺害的罪行,就像陰森的影子壓得他無法喘氣。
南宋的天子害怕他的臣下,這個事實看在天下人的眼中。
“秦桧大概會篡位吧?”金國這麼認為。
從外部看秦桧的權勢和專橫,多數人會這麼想。
不過,秦桧不會篡位,他很清楚他是寄生在皇帝之上的,任誰都不能獨自生存。
表面上高宗和秦桧是協調一同來統治這個國家的。
在多數的犧牲之下,和約好不容易成立了!南宋的内政、經濟均迅速地充實,官僚制度和租稅制度也經過改革,荒地開墾為水田,運河和水渠也相當整備,在新的貨币發行之後。
一時之間,南宋又再度繁華而富有。
有名的《白蛇傳》就是以這個時代為舞台,訴說着杭州臨安府中的榮華和洗練。
當然,秦桧的尖牙并不會因此而變鈍。
就像是他的孫子秦壩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的确,秦壩的才智不錯,他被看好應為當年的首席合格者,不過,在第一次測試後,秦壩的成績卻次于另一名秀才陸遊。
秦桧當然不可能放過陸遊,不隻是秦壩一個人,他是秦氏全族之恥。
在秦桧的安排下,殿試(科舉的最後考試)時,秦壩以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