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流转

首頁
    的眼光看來,“文天祥一副高風亮節之言行舉止,竟然也擁有小妾,真是虛有其表”這樣的批評應該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不過一夫一妻制之确立是距離此時極為遙遠之未來。

    在當時,士大夫擁有側室是理所當然之事,就連三國時代,身為蜀漢丞相之諸葛亮也擁有側室。

    因此文天祥從未遭受過倫理上之攻擊。

     再經過數日,他從逃回來的士兵口中聽到了趙時賞和劉沐被斬首之消息。

    文天祥再度為他們當心流淚。

     擔心再次受到李恒之追擊,文天祥勉強地将殘存之士兵集結重整,往潮州方面移動。

    李恒并未虐待文天祥之家人,隻是将他們送往大都而已。

    文天祥之次男在旅途之中因衰弱而死。

    當他得知這些消息之時,已是後來的事情了。

     就在文天祥慘敗之前後,興化軍城也再次落入了元軍手中。

     興化軍城曾一度為元軍所占領,但是又被奪回宋軍之手。

    參知政事陳文龍之子陳瓒為父報仇,将元軍逐出城中,以己之力固守城池。

    元朝派出有力将帥唆都率領四萬大軍南下讨伐,将整座城習團包圍。

    唆都照例先動服對方開城投降,但是陳瓒卻不加理會。

    陳毅以齊射之火箭回應唆都。

    元軍列陣之處立刻發生火災,濃煙四起。

     唆都戰袍之袖子亦受到火苗波及而燃起火焰。

    正當唆都慌亂地打算拍打袖子熄火之同時,馬匹卻受到火焰的驚吓而擡起了前足。

    就在敵我雙方的注目之下,唆都難看地被甩到了地上。

    宋軍從城牆之上對着混亂的元軍射出豪雨般之弓箭。

     超過幹名的元軍士兵在大火與煙霧之中死亡。

    唆都的頭發和胡須也全被燒光,臉部及手腕都受到了燒傷。

    雖然隻是輕傷,但是唆都激憤的情緒卻令部下們戰栗不已。

     “我軍近來過于寬容,才會助長南人之氣勢。

    這次一定要給他們一個全新的教訓,讓他們知道反抗我軍會有什麼下場。

    ” 翌日早上,當陳瓒到城牆上察看敵陣的時候,隻見數十支軍旗随風飄揚,完全看不到人或馬的蹤迹。

    為了慎重起見他還特地派兵偵察,得到的回報亦是周圍山野之間完全找不到元軍蹤影。

     該不會是元軍打消攻陷興化軍之念頭,将軍隊轉往潮州去了吧。

    年輕的陳瓒如此情測。

    士兵和居民們頓時放松了緊繃之情緒,這一天就這麼平穩地度過了。

     到了半夜。

    城内之一角忽然發生大火。

    伴随着叫喊之聲,無數的元軍從火焰和煙霧之中沖了出來。

    原來唆都将全軍集結在半包圍着城牆的河川上遊之處,砍伐山中樹木紮成了數百艘巨大的木筏,然後乘坐木筏順流而下,發動夜襲。

    陳瓒立刻出陣奮勇作戰,但是後來卻因為大腿中槍而落馬,以緻終被擒獲。

     唆都将城内居民連同嬰兒在内全數殺光,但是仍然無法平息頭發胡須被燒光之憤怒。

    當負傷的陳瓒被拖至他面前之時,他大罵道“乳臭未幹的小子,膽敢違抗天兵”。

    “什麼天兵,不過是不知分寸的侵掠者罷了”,陳瓒亦激烈地頂撞回去。

    唆都命士兵牽來兩頭水牛,将陳瓒之左右兩腳分别綁在水牛身上的皮帶之上。

    接着鞭打水牛,令其往左右奔馳。

    年少陳瓒之身體在一瞬間被撕裂,鮮血有如紅雲一般覆蓋了整個慘劇現場。

     “北虜虎狼之性,動辄大肆屠戮,殘害忠臣,實令人憎惡至極。

    ” 《通俗宋元軍談》以如此之記述批評道。

     這個唆都後來也并不長命。

    他陪同着忽必烈汗第九子鎮南王脫歡一同遠征,踏入了安南之熱帶雨林。

    飽受酷暑及豪雨之折磨,就在通過河上之浮橋打算離去的半途之中,受到安南軍的襲擊。

    安南軍對着橋上發射火箭,浮橋立即燃起熊熊大火。

    唆都在全身着火的情況之下慘叫着跌入濁流之中。

    這是在李恒死後三年所發生之事情。

    亡宋大功臣中的兩位都戰死在安南。

     順道一提,當時的安南軍隊之中有許多都是原本隸屬于宋軍之将領子弟。

    這一點在《十八史略》及《元史,卷二百九·安南傳》中都有記載。

    他們的手腕上都刺有“殺鞑”二字。

    意思就是要“殺盡蒙古人”。

    他們對于元軍之憎惡程度可想而知。

     将興化軍沉入血海之中的唆都,好不容易恢複了平靜,于是便繼續率領大軍朝着宋軍根據地之潮州前進。

    此時唆都之麾下有個名為孫安甫之男子。

    他是張世傑之舊識。

    唆都派遣孫安甬前往勸說張世傑投降。

     然而孫安南卻沒有回來。

    或許是親眼見到陳瓒被殺之慘狀而心懷厭惡,投奔至張世傑陣營去了吧。

    總之他就這麼的消聲匿迹。

     Ⅲ 正當文天祥遭受李恒毀滅性之打擊,陳瓒為唆都殘酷地殺害之同時,潮州的海上朝廷亦面臨了新的危機。

     海上朝廷之基本方針原本就是以守勢為主。

    在擁立年幼端宗皇帝以維系宋朝存續為目标的情況下,毫無理由貿然地從事軍事上之冒險行動。

    當然,在抵擋元軍攻勢之同時,也期待着舊南宋之各個領地能夠發起叛亂。

     然而這一年的七月,張世傑還是帶領着船隊,北上讨伐蒲壽庚所在之泉州。

     蒲壽庚獻出了泉州城以及一千艘之大船隊面成為元朝之臣。

    他殘害宋朝宗室三千人之惡行也已經調查清楚。

    這樣的惡人豈有不加以懲治之道理。

     張世傑的船隊有一千艘。

    蘇劉義、方興、張達、梁窕等武将們全都随行攻打泉州。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