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落日余晖

首頁
    之時相當緊張。

    本以為是元之軍船,但是從帆柱上遠望之士兵卻報告“看見占城國之旗幟”。

    但是從船型看來,怎麼都是宋之外洋船,一邊進行着萬一之時的交戰準備,一邊慢慢靠近,終于看到船上之人影。

    仔細一瞧,對方似乎身着宋朝之高官朝服。

     “陳丞相?” 占城國怎麼會與宋朝高官之名扯上關系,三将茫然了。

    直到剛才為止,陳宜中這個人的事情就早被忘得一幹二淨,就跟個死人沒兩樣。

     不久之後,三将登上了挂着占城旗幟的船。

    陳宜中并不認識張達與方興二人,但卻曾經見過蘇劉義。

     “啊,蘇将軍,見到你安然無恙,真是太好了。

    ” 盡管知道蘇劉義對自己不具好感,但是陳宜中仍舊表現得非常熱絡。

    他急切地向他們詢問。

     “楊太後可好?” “死了!” “張樞密呢?” “死了!” 蘇劉義之回答化成了憤恨之怒吼,悲憤之情急遽湧上,令他情緒爆發。

     “這個那個全都死了。

    惟一活着的人就隻剩下陳丞相你一個人而已!” 陳宜中面如死灰,驚訝地差點站不住,幸好身旁健壯的男子将他扶住。

    那人是鄭虎臣,不過蘇劉義并不知道他的名字。

     “事到如今你還來做什麼?這段時間你究竟在占城做些什麼?現在你知道皇上駕崩,陸丞相也已經殉節,要做什麼都已經太遲了!” 陳宜中甩開了那名男子之手,但是卻站不穩而跪倒在地。

    他手撐着甲闆,眼淚從雙眼之中奪眶而出。

     “原諒我,原諒我。

    ” 陳宜中并非貪圖安穩而留在占城。

     其實占城國内願意降服于元的,隻有國王因陀羅跋摩四世以及極少數王族人士而已。

    大部分的文官、武将以及民衆都不屑于服從元朝。

    得知這個情況的陳宜中,于是委托鄭虎臣将占城國内的反元運勁組織化,并且以反元聲浪為後盾,連日向國王一再提出請求。

     “宋之行官設于占城之事,我同意了。

    不過如果因此引發元之憤怒攻擊,宋軍一定要全面地協助我國才行。

    ” 好不容易從國王口中得到這樣的回答之時,已經是過完年後的一月下旬。

    狂喜的陳宜中決定将二艘船留在占城,搭乘其餘之四船回到崖山。

    他老早就得到消息,知道行宮已遷往崖山。

    出發日期定于二月十日。

    然而就在出發的前一刻,從中國本土回到占城之商船都傳來了崖山之悲劇。

     “太遲了。

    ” 陳宜中哭泣着。

     “已經太遲了。

    我遲了十日、不、五日。

    直到最後我還是幫不上忙。

    ” 鄭虎臣也哭了。

    雖然他應該會覺得熱誠得不到回報實在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卻也忍不住眼淚。

    苦苦對抗着極盡強大之元軍的有名無名的人們,終究還是得不到回報。

     然而光哭泣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對于占城國來說,在崖山亡宋,大船隊也已潰敗無存的情況之下,惟一的道路隻有與無重修舊好一途而已。

    别無選擇。

    他們隻能迎接元朝使者,并約定入朝納貢。

    張世傑航行至占城附近之時,正好就在那段時期。

     以陳宜中的立場而言,他并無制止占城國與元修好之手段,也已經失去了這麼做的理由。

    留在占城教授名門子弟儒學及醫術大約四、五十日左右,終于忍耐不住,他決定回到崖山谒靈,祭拜帝景、楊太後以及陸秀夫等人,并找來鄭虎臣商量。

     “你該不是到了現在才打算以死殉節吧。

    算了,既然你都開口了,我就陪你一起回去吧!” 鄭虎臣雖然語出諷刺,但仍然陪着陳宜中回到了崖山。

    從當地居民身上打聽到秘密消息之後,又轉回赤灣。

    當時暴風雨已經過去,航行相當順利,因此他們比蘇劉義三人早了半日左右到達。

     聽完這些話,蘇劉義不禁歎息。

    他無法再責備陳宜中。

     張弘範率領大軍包圍住崖山的宋軍是在今年的一月十三日。

    如果陳宜中在那之前從占城趕來崖山,宋軍就可以将二千艘軍船移師占城,并且在該地設立行宮,與占城軍共同抵抗元軍了。

    或者,若是張世傑率領着剩餘船隊接近占城海岸之時是在四月初,并且在那之前與陳宜中在海上相遇,或許可以稍微改變航線,悄悄地進入占城國也說不定。

    若是這樣的話,曆史說不定就會改寫了。

    然而對陳宜中而言,老天終究沒有給他這麼一個機會。

     “這個人老是晚了一步,而且總是悄然地立在那裡。

    和其他人比起來,其實他才是最可悲的吧!” 有了這樣想法之後,即便是個性沖動武斷的蘇劉義,也無法再責備陳宜中了。

     接下來他們一同匆忙上陸,進入寺中,對着連碑文都沒有刻上的小小墳冢叩拜。

    毫無感傷的閑暇,長白銀千兩交給寺中僧侶,委托繼續供養之後,就立刻回到船上出海。

    一行人行事匆忙的理由是因為居民前來通風報信,說附近有五千騎元軍正在進行哨戒。

     二十二艘的船隊從赤灣出發。

    陳宜中和鄭虎臣打算回到占城,蘇劉義等三将則尚未決定方向。

    陳寶中和鄭虎臣坐上了蘇劉義等人之船,再次地說起這一年中所發生的事情。

    蘇劉義為了向船隊下指示而暫時離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