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大批人潮紛紛逃亡,蜂湧流入自由行星同盟。
魯道夫大帝死後,經過了三個世紀,曾經那麼強固的體制金箍咒也開始動搖了,因鎮壓行動而橫行一時的社會秩序維護局,也褪去了昔日的威嚴與光彩,帝國内部民怨沸騰,不滿的情緒如排山倒海的巨浪般洶湧掩至!
自由行星同盟以“來者不拒”的精神,接納陸續擁入的男男女女。
這批人潮除了共和主義者之外,還包括在宮廷内部權力鬥争中失敗的皇親國戚和貴族等等。
接納他們之後,人口大為膨脹,自由行星同盟本身的體質也漸漸開始發生變化。
自最早的接觸以來,銀河帝國——高登巴姆王朝和自由行星同盟,一直處于慢性的戰争狀态,但有時候也有着類似和平的假象,它的産物就是“費沙自治領區”——一個夾處于兩大勢力之間的都市國家,屬于費沙恒星的星系。
直隸銀河帝國皇帝的主權之下,須對帝國納貢,但内政上則擁有完全的自主權,其中還包括對自由行星同盟的外交及通商。
而出身于地球的巨商雷歐波特·拉普則對這個具有特殊性格的自治領區的成立運動相當熱心,透過請願、遊說和巨額的賄賂,實際上是他在幕後操控了一切。
自治領區的代表兼自治領主,隸屬皇帝臣下,統治自治領土,并負責監督和同盟之間的交易,有時也身兼外交官的角色。
由于費沙獨攬交易大權,财富不斷積累擴充,因此統轄的領域雖小,但它的實力卻絲毫輕忽不得。
銀河帝國以人類社會唯一的支配者自居,不承認其他國家的存在。
他們在公文中稱自由行星同盟為“叛亂勢力”,同盟軍是“叛亂軍”,同盟的元首暨最高評議會議長則是“叛亂勢力的頭目”。
帝國與同盟之間并非完全無意修好。
帝國曆三九八年(宇宙曆七○七年)即位的皇帝曼夫瑞二世,乃先帝赫穆特的庶子之一,當他還是皇太子時,由于宮廷權力鬥争,自暗殺者的手中撿回一條命後,曾逃往自由行星同盟。
之後浸淫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在那裡度過了少年時期。
所以,他後來返國即位之後,便緻力于兩大勢力間的和平及對等外交關系,并力圖在帝國内部進行政治改革。
然而,肩負衆望的年輕皇帝在即位不到一年時便慘遭暗殺,而兩大勢力間的關系也急速冷卻下來,和平的希望亦化為烏有。
暗殺曼夫瑞二世的兇手表面上雖是反動派的貴族,但有傳言說在暗中操縱的卻是冀望獨占交易權的費沙,此一說法頗為可信。
※※※
直到宇宙曆八世紀末、帝國曆五世紀未時,帝國仍空有偌大的疆土而毫無紀律和體制可言,同盟也喪失了當初建國的理想;兩國中間以費沙相隔,持續着遙無盡期的對立抗争狀态。
經濟學者曾就三國的國力作一數值統計,結果銀河帝國48、自由行星同盟40、費沙12、形成鼎足而三的僵局。
銀河聯邦的總人口在全盛時期曾達三○○○億,經過了長期的戰亂和分崩離析,現在隻剩下四○○億了。
人口分布是:帝國二五○億,同盟一三○億,費沙二○億。
幡然改變當前局面的是在王爾哈拉星系第三行星奧丁——以古代日耳曼神話中的主神之名為名,也就是魯道夫時代所遷移的銀河帝國首都星上出現的少年。
這位冰清貌美英姿逼人的年輕人,就是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
萊因哈特原來姓缪傑爾,生于一個徒有貴族虛名卻一貧如洗的家庭裡。
時值帝國曆四六七年(宇宙曆七七六年)。
十歲的時候,大他五歲的姐姐——安妮羅傑,被皇帝佛瑞德李希四世納入後宮,從此政變了他的命運。
這位金發碧眼的美少年,十五歲時就成了近衛師團的少尉,皇帝對安妮羅傑的寵愛,加上本身的才幹,更加速了他的晉升。
二十歲時,他受封為羅嚴克拉姆伯爵,從此舍棄了“缪傑爾”這個姓,膺任帝國軍一級上将。
這是專制國家才可能有的人事制度,但随着地位的提高,責任也加重了。
為了證明自己并非僅是“皇帝寵妾的弟弟”,萊因哈特必須展現出本身與其地位相稱的才幹來。
在此同時,自由行星同盟手中也握有一張王牌——他就是生于宇宙曆七六七年,二十歲加入軍籍的用兵專家楊威利。
他原本志不在從軍,若非幾次偶然的機緣推動着他,他将不會是曆史的創造者,而是個尋常的旁觀者,終此一生,默默無聞。
“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
”
這是楊的一貫論調,對于命運,他比萊因哈特更被動,更富有包容性。
對于戰争及執行戰争的軍人職業,他總是覺得難以融入,因為,他一直渴望舍棄軍階地位,過着終生退隐的生活,但卻始終無法如願。
※※※
宇宙曆七九六年(帝國曆四八七年初),萊因哈特率領二萬艘艦隊,踏上遠征之路。
他要讓僭稱“自由行星向盟”的叛軍跪地求饒,藉機立功以鞏固一己之地位。
同盟軍組織四萬艘的艦隊迎擊,楊威利即為當時幕僚中的一員。
這時,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二十歲,楊威利二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