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手方式是右手持劍,左手拿匕首,而這樣的劍術法國人是不會的。
但另一方面,我父親本人每天早上都習慣在耶羅的陪同下對牆射擊,這種鍛煉方式已成為他保持身體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因此他覺得耶羅是不能走的。
需不需要派神學家伊尼戈·貝萊斯陪我去成了下一個傷腦筋的問題,但我母親隻會說西班牙語,她自然不能離開會這門語言的告解神父。
弄到最後,這兩位在我出世前就特地請來為我提供教育的人,反倒都沒法陪在我左右了。
不過,他們還是讓我帶上一個西班牙侍從,這樣能保證我不忘西班牙語。
我和我教父一家同去斯帕城。
在那裡,我們度過了兩個月。
此後,我們又去了荷蘭,到秋末才回到圖爾奈。
貝利耶弗爾騎士完全沒有辜負我父親對他的信任。
在接下來的六年時光裡,為了将我培養成一名優秀的軍人,他做了全面周到的鋪墊,無一疏漏。
但貝利耶弗爾夫人在第六年末離世,騎士便離開佛蘭德斯,回到巴黎定居,而我也要回到自己親生父親的家。
寒冷的天氣使我一路相當辛苦。
到達城堡時,太陽已落山兩個小時,我看到家裡人全都圍坐在大壁爐旁。
我父親見我回來非常高興,但他不會做出任何有違你們西班牙人所說的莊重的舉動。
我母親抱住我,淚水浸透了我的衣襟。
神學家伊尼戈·貝萊斯開始為我祈福。
武師耶羅則遞給我一把花劍,我們即興表演了一場劍術比賽。
我應對自如,表現的技藝完全超出了我當時那個年齡的水準。
我父親是這方面的行家,自然都看在眼裡,但他要保持莊重,無法将内心的激動和父愛充分表達出來。
接着,大家吃起晚飯,每個人都非常開心。
吃完晚飯,所有人又重聚在大壁爐旁。
我父親對神學家說:“尊敬的堂伊尼戈,勞駕您去把您的那本大部頭書拿來,就是那本寫了很多奇聞逸事的書,然後找一篇讀給我們聽聽吧。
”
神學家上樓從他的房間裡拿來一本用白色羊皮紙裝訂的對開書,這本書看來有了些年頭,書頁已經泛黃。
他随手翻開一頁,念起以下這個故事:
***
[1]譯注:“帝國圈”制度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行政體系,1500-1806年間使用。
勃艮第帝國圈大緻相當于現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
[2]譯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争(1701-1714),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王位空缺,法國波旁王朝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為争奪西班牙王位而引發了一場歐洲大部分國家參與的大戰。
本書結尾部分對此有更多描述。
[3]譯注:布雍(Bouillon)是現屬比利時的法語城市,位于瓦隆地區,在阿登山區内。
布雍原屬神聖羅馬帝國的列日大主教領地,1676年布雍公國獨立,名義上屬神聖羅馬帝國,實際上是法國的保護國。
1795年并入法國。
[4]譯注:大麥廣場(PlacedelaCebada)是馬德裡最古老的廣場,19世紀曾作為死囚的公開行刑場。
[5]譯注:昆卡(Cuenca)是馬德裡東南142公裡外的小城,現為西班牙昆卡省省會。
[6]原注:1裡亞爾=1/10皮阿斯特(一種可浮動貨币單位)(譯注:通常看法是1皮阿斯特=8裡亞爾)。
[7]譯注:佩皮尼昂(Perpignan)位于現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是法國本土最南端的城市之一,文化上接近加泰羅尼亞,擁有多元的民族構成。
[8]譯注:榮譽法庭是法國舊制度時期處理決鬥糾紛的法庭。
英國在17世紀也有類似的騎士法庭。
[9]原注:列伊達的圍城發生在1707年9月25日至當年的11月11日。
[10]譯注:指法尺,法國古長度單位,1尺相當于325毫米。
下同。
[11]譯注:圖爾奈(Tournai)現為比利時西南部城市,屬埃諾省,距離布魯塞爾85公裡。
[12]譯注:比武審判是歐洲中世紀盛行的一種裁定糾紛、解決争議的方法。
在比武審判中,争執雙方進行生死決鬥,活下來的一方赢得審判,一方亦可以選擇投降認輸,視為有罪。
[13]譯注:斯帕(Spa)是現比利時列日省阿登山區的城鎮,早在古羅馬時代就因其溫泉理療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