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一 回

首頁
    淡道:“太師且休動怒,少安忽躁。

    ” 洪太師轉身,朝着文惠帝走上幾步,道:“陛下,老臣有個不情之請。

    ” 惠文帝道:“太師請講。

    ” 洪太師道:“請陛下下詣,賜老臣尚方寶劍一把,老臣願意親往金陵,查清案清,捉拿兇手。

    ” 惠文帝一皺眉,道:“哦?”他轉眼望向洪鋼身後一人,緩緩道:“蕭卿,你又如何看?” 此人正是參政知事、副相蕭應閑,他與殿前指揮使聶關山,一文一武,說得上是惠文帝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

     蕭應閑當下出班奏道:“陛下,金陵慘案,确是應該派人查辦,不過,太師年事已高,恐怕旅途勞苦,還是不宜遠行為好。

    臣舉薦一人,可擔此重任。

    ” 惠文帝問:“蕭卿所薦何人?” 蕭應閑道:“今科狀元、兵部侍郎方枕寒。

    ” 惠文帝心中一喜,道:“哦?” 蕭應閑道:“臣以為,方大人精明強幹,武藝超群,他與慕容大人曾是故交,且又熟知江湖武林情況,實屬最為适當的人選。

    ” 洪太師哈哈一笑,道:“方枕寒好是好,不過,蕭大人,難道你不知,他如今正在檀州,協助兩河經略安撫使海定山處理抗遼軍務?” 蕭應閑道:“太師,據我所知,方大人所辦之事,已大緻完畢,眼下他或許正在返回途中,不日即可到達京師。

    ” 洪綱“哼”了一聲,轉身對惠文帝道:“陛下,金陵一案,應從速查辦,不宜拖延。

    方枕寒歸期不定,若是久等,未免讓天下人以為,朝廷中除了他,就無人可用。

    ” 惠文帝沉思片刻,道:“太師所言亦有道理,蕭卿意下如何?” 蕭應閑道:“陛下,不如多等一天,如果明日午時,方枕寒還不能趕回,金陵之行,就隻能有勞太師了。

    ” 惠文帝定睛看着蕭應閑,但見他目光鎮定,臉色從容,便知蕭應閑必是很有把握,心中不禁一定,于是便問洪綱:“太師,你說呢?” 洪綱看了看蕭應閑,心想,檀州遠在一千八百裡之外,難道方枕寒竟能插翅飛回來不成,便道:“好,就依蕭大人之言,明日午時,如果方枕寒還未返回,金陵這趟差事,就有老臣擔當。

    ” 魏哲急道:“陛下,太師去不得。

    ” 洪太師怒道:“魏哲,你!” 惠文帝一擺手,沉聲道:“魏卿,明日之事,不妨明日再說!” 魏哲忙垂首道:“是。

    ” 惠文帝站起,說聲“退朝”。

    随即走向後殿。

     #### 夜了,皇宮内漸漸甯靜,惠文帝正在禦書房内批閱奏折。

     遠處傳來一陣鼓聲,惠文帝不禁擡起頭來,眼望窗外,心中想道:“又到亥時了。

    ” 他知道,伴随着這陣鼓聲,皇宮的九道大門也随即關閉。

    按照先帝定下的慣例,亥時之後,任何大臣王公都不得再進入皇宮見駕,隻有發生叛亂和戰禍,才能去敲響朝天門外的驚天鼓。

     惠文帝歎了一口氣,收回目光,又看向案上的奏折。

     這份奏折,正是早朝時那份金陵慘案的奏報,他今天已是第七次看了。

     惠文帝眉頭緊鎖,陷入沉思。

     慕容英嫉惡如仇,性情剛烈,是先帝舊臣之中為數不多的值得惠文帝信任的人,曾經被委以刑部尚書的重任。

     天康元年,慕容英查出工部尚書王連山在督辦黃河堤務之時,偷工減料,中飽私囊,緻使堤壩崩毀,黃河洪水泛濫,數十萬災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刑部大堂之上,慕容英一怒之下,未經禀奏,就斬了王連山這個曾經跟随先帝立下顯赫戰功的一品大員。

     事後,以洪綱為首的一班老臣,抓住此事緊緊不放,彈劾慕容英用刑過度,擅殺大臣。

    惠文帝不得不将慕容英貶為金陵知府。

    雖是如此,惠文帝暗中仍對慕容英寄于厚望,那就是借助他的剛正不阿、執法嚴明來鎮攝遠居金陵的三大國公。

     突然,窗外傳來輕喝之聲:“來者何人?” 惠文帝聽出,那是侍衛統領馮超凡的聲音。

     接着,一個聲音由遠及近:“是我。

    ” “是你?” “正是,馮統領好眼力。

    ” “不敢,方大人好輕功。

    ” 惠文帝一喜,騰地站起,來人的聲音對他來說是何等的熟悉。

     随即,這個聲音又在門外響起:“臣兵部侍郎方枕寒叩見陛下。

    ” 惠文帝微微一笑,緩緩坐下,道:“方卿請進。

    ” 門簾微閃,方枕寒已飄然而入,躬身拜見。

     惠文帝定睛看着眼前這個二十多歲、俊眉朗目、豐姿英武的年輕大臣,心頭不由一陣欣喜,道:“方卿免禮。

    ” 方枕寒道:“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