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道和獨木橋
美國人有什麼思想?德國、日本有什麼思想?思想這玩意兒不好說,因為思想這東西,他是由政治、經濟決定的,還有就是“凡華體系”的影響——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他們受“凡華體系”的影響是不同的。
美國是體系的受益者,所以他力圖維護這個體系。
德日在這個體系當中受到了限制,他們就想打破這個體系。
因為這三點原因,促使了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跟德日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實際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領導者的個人素質。
領導者的個人素質不同,決定了他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樣的。
羅斯福為了推行國家工業複興法跟國會和最高法院都鬧掰了。
所以,當時美國人說,如果總統告訴我們,國會應該一把火燒了的話,我們會舉雙手贊成,這把火怎麼還燒不起來?那如果羅斯福當時要建立法西斯專政,在美國是具備某些條件的。
但是羅斯福不是這種人,他出身富貴的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治國最起碼的一點,就是應該對社會充滿愛心,你才能治國。
你老挑動群衆鬥群衆,那你這個人不配做一個國家的領導者。
所以,你看這個世界各國的領導人,基本上應該是中産階級以上的家庭,受過良好教育,治理國家才有可能。
這樣一來,由于領導者的個人素質不同,造成的結果就是走上了木同的發展道路,這是我們說的經濟政治。
國際關系先說“凡華體系”。
“凡華體系”這裡邊我們講這麼幾個小問題,第一,巴黎和會召開,32個國家代表主席,顧維鈞先生代表中國出席巴黎和會。
但是中國政府代表沒有發言權,連意大利也沒有發言權。
因為在戰争中,你的貢獻是負的,還想要戰利品?所以沒有發言權,真正有發言權的是美、英、法,就是所謂的巴黎和會三巨頭。
在這個巴黎和會上,美、英、法各有各的想法和目的:美國想要世界霸權;法國想要歐陸霸權;英國比較複雜,想維持海上霸權,還想維持歐洲大陸均勢,實際上就跟一戰前他想要的那些東西一樣。
這樣,非常有意思的一幕就出現了。
任何一個國家,都跟另外兩個國家産生矛盾。
,任何兩個國家,也都能聯合起來反對一個國家,非常有意思。
三個和尚窩裡鬥
這樣,非常有意思的一幕就出現了。
任何一個國家,都跟另外兩個國家産生矛盾,任何兩個國家,也都能聯合起來反對一個國家,非常有意思。
美國想要世界霸權,跟英法就要起沖突。
新航路開辟以來,世界的中心在歐洲,西歐嘛,你北美野牛想插一杠子,門兒也沒有,你暴發戶誰看得起你?這樣英法跟美國産生矛盾了,你怎麼能要世界霸權呢?
法國想要歐陸霸權,跟英國和美國就産生矛盾,美國想要世界霸權,當然不允許歐洲大陸的勢頭。
看今天歐洲大陸,唯一能跟美國對抗的就是法國。
他就老是這麼有個性,但是有個性不能當飯吃,法國要歐陸霸權,美國肯定不幹,英國也不幹。
你看美國跟英法有矛盾,法國跟英美有矛盾,英國呢?要的是殖民霸權、海上霸權,顯然就跟美國有了矛盾,大陸軍事就跟法國有了矛盾。
所以任何一國都跟任何兩國有矛盾,任何兩國都會聯合起來反對一國。
所以,這巴黎和會吵了五個多月,為什麼要這麼吵?矛盾太多了不好解決。
法國總理拿着地圖追英國首相,能一直追到廁所裡去,追到桌子上去,站在桌子上追人家,就是要把這個德國的薩爾盆地給我,能這麼折騰。
吵出來的和約
吵了半天架,簽署了凡爾賽對德和約。
第二個是殖民地,第三個是軍備,然後是賠款,從這幾個方面對德國進行了苛刻的要求。
德國喪失了1/8的領土和1/10的人口,失去了全部海外殖民地。
非洲的殖民地由英、法、比利時瓜分,太平洋上的殖民地被日本繼承,比如像俾斯麥群島、貝裡群島、馬裡亞納群島。
德國的陸軍不能超過4萬,不能擁有坦克、重炮、甚至不得擁有重機槍,隻能有步槍,基本跟警察的水平差不多;德國的海軍不能超過1.5萬,不能擁有主力艦、航母和潛艇,隻能擁有海事艇,也跟警察水平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