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綁在駕駛台上,跟軍艦一塊兒沉,缺心眼到極點了。
這還真不是武士道這麼缺心眼,這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傳統,軍艦沉了,艦長要與艦同沉。
後來英國忽然明白過來了,我造一艘軍艦1年,培荞一個上校艦長20年,不許跟軍艦一起沉。
英美國家,西方國家的傳統,是軍艦沉沒的時候,艦長最後一個離艦,但是如果有逃生的機會,你不逃生,你不能算烈士,你隻能算因公殉職,不能給你授勳。
日本一塊兒沉完蛋了,最後這個船,你說你開車上馬路,你還新手請多關照,你開船能貼這個嗎?你開飛機新手請多關照,打的就是你。
武器不值錢,人才最重要。
第二,五國海軍協定。
五國海軍協定的結果是,英美并駕齊驅,日本屈居第二。
英、美、日、意、法、五國,比例是,5:5:3:1.75:1.75,給意大利和法國1.75這個比例,意大利跟法國很高興,因為他們還沒達到呢。
意大利和法國不但不用裁軍,還可以擴軍,現在相當于英國海軍總噸位的1.42,我能到1.75,我可以接着造。
日本是超标了,日本幾乎已經達到了美國的?0%,現在你要讓他壓縮到60%,他的軍艦就得拆毀,兩艘戰列艦都在船頭上,行将完工,行将結束了,得拆毀。
而美國跟英國并駕齊驅,原來英國海軍一直維持雙強标準,英國海軍世界第一,他的總噸位,要達到第二、第三之和,這樣保障二三聯合起來打不過他。
現在大英帝國無可奈何花落去,工業實力不行,一戰又使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六十多年的積蓄化為烏有,所以沒辦法,承認美國跟他平等。
今天美國海軍,在世界上是多少強标準,都沒法算了。
美國海軍今天軍艦的總噸位是330萬噸,曆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達到這個數字。
光航母12艘,一艘10萬噸,就是120萬,他330萬噸,排第一位的。
美國海軍往下排第二位的是英國海軍,80萬噸,然後俄羅斯海軍70萬噸,日本海軍大概也是六七十萬噸,像這加起來才相當于美國的多少?中國海軍30多萬噸,相當于美國的一個零頭,相當于美國兩三艘航母重量。
我們軍艦數量比較多,但是我們的都比較小,一般都是艇比較多,北海公園裡沖浪。
第三,九國公約,使中國恢複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由原來的日本獨霸,回到了各國共同支配的狀态。
華盛頓會議,美國收獲了巨大的成功,日本遭到巨大失敗。
小日本好不容易傍了個大款,讓美國給拆散了。
英日同盟,海軍争了半天,還是個第二,人家美國跟英國并駕齊驅了,原本獨霸中國,讓美國給攪黃了。
所以,為什麼德國跟日本挑起“二戰”,德國咱們前面說了,不是休戰,是停戰20年,你日本也一樣。
1922年華盛頓會議簽字,将近20年後,日本空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争就爆發,就是這兩國在體系下,受到遏制,他就要起來反抗。
規矩要有可操作性
國際關系的第二點,就是國際聯盟,這個國際聯盟的設立,是美國倡議的,實際上被英法控制了。
說明世界的政治中心還是在歐洲。
歐洲中心地位雖然動搖了,但沒有被打破。
美國的實力現在上來了,尤其是經濟實力,但軍事和政治影響力還不行。
實際上當時的美國有點像今天的歐盟跟日本,當時的歐洲就像今天的美國,等于風水輪流轉,轉回來了。
國際聯盟确實是沒有起到維護和平制裁侵略的作用。
但是,他對于像對人類遺産的保護,像扶貧什麼的,你說今天聯合國能維護和平,制裁侵略嗎?他也做不到,你看你制裁誰侵略了?你制裁薩達姆可以,美國要打誰,聯合國管得着嗎?也管不着。
但是,今天像聯合國,什麼救災啊,人類遺産保護,什麼教育,這些方面不是做得挺好嗎?當年國聯其實也是起到這個作用,國聯為什麼沒法維護和平?最搞的一點在于,如果一個國家發動了侵略戰争,你要對這個國家進行制裁的話,必須國聯全體成員過一緻通過,那誰在國際上沒幾個朋友,是吧?你說你制裁侵略,要各國一緻通過,那根本就是一句扯淡的話,所以他這個沒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