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硝烟散去并不如烟(冷战结束) 第2节 俩巨人对峙

首頁
    齊聲三呼萬歲,然後上絞刑架了。

    就是說連德國納粹戰犯,臨終的時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力”,也做了忏悔。

     大家知道,蘇占區後來就是民主德國,英法美的占領區就是後來的聯邦德國。

    聯邦德國的首任總理阿登納先生,老爺子是盟軍從集中營裡放出來的,在二三十年代,魏瑪共和國時代就是德國的政治家。

    他反納粹,所以納粹黨一上台,他就進了集中營了。

    這老爺子也真耐活,那麼多年居然沒被折磨死。

    所以等他被放出來之後,他比蘇聯人都恨納粹。

    德國的非納粹化到什麼程度呢?在德國買賣第三帝國時代的紀念品是違法行為。

    你從德國老兵手裡買了一枚德國的勳章,戴鐵十字勳章,你不是崇拜納粹,就是覺得這勳章特好看,你帶出海關了,算你小子幸運,要被人查出來,你承擔責任,弄不好判刑的。

    如果國家公職人員要散布跟納粹有關的言論也是要判刑的,或者比如說國家公務員、警察,如果在大庭廣衆之下行納粹舉手禮,都要判刑,你說我打車呢,甭廢話,都要判刑。

     可見德國人的悔改程度就非常明顯,你看勃蘭特,他能給大屠殺紀念碑下跪。

    而且當時世界報刊評論說,勃蘭特跪下去,德國人就站起來了。

    每年的5月8日是納粹德國宣布投降的日子,在德國是解放日,德國人要隆重地紀念。

    所以說,德國的反思非常徹底,很了不起。

     誰在依舊猖狂 日本為什麼就不行呢?為什麼日本的反法西斯措施就很不到位呢? 首先,對戰勝日本,誰的貢獻最大?中國和美國。

    中國拖住了日本陸軍的主力,但日本的技術兵器,先進的軍種——海空軍是被美國消滅的。

    所以,中國跟美國的貢獻最大,因此一開始美國設想中蘇美英四國占領日本,分别是蘇聯占北海道,美國占本州,英國占九州,中國占四國島,是說好了的。

    這四國把日本給分區占領,結果先是英國表示我不去,我很困難,因為我占德國都力不從心,你再讓分兵占日本我占不起。

    然後什麼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菲律賓你指着這些國家去占領日本,那肯定不可能。

    新西蘭據說派了十幾個人去,派了一個排,就是我到那兒指揮指揮交通就完了。

    所以美國就把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因為美國最不希望蘇聯占領日本,所以給了蘇聯最落後的北海道。

     當時中華民國的商震上将帶領先遣團成員已經出發了,司令部設在仙台,牌子都挂那兒了,中華民國駐日占領軍司令部。

    美國讓蔣介石去一個軍,三萬多人一個軍,蔣介石說去一個旅,幾幹人,後來讨價還價之後,準備去一個師,就是國民黨青年軍206師。

    因為那個國民黨青年軍,是國民黨部隊當中的知識分子組成的,一般士兵都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到日本去占領。

    給他們做了新軍裝,配發了新武器,上了船之後,船沒往東開,往北開,占沈陽去了,搶東北去了。

    所以,等于中國駐日占領最後就吹了,變成美國獨占了。

    中國不來,英國不來,蘇聯想來,美國不讓,美國大大咧咧地獨占了日本。

     美國的駐日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上将,成了日本的太上皇,他按照自己的意圖,來改造這個日本。

    所以,很多日本戰犯就獲得了赦免,赦免的重要原因,就是英美國家的法律跟中國最大不同的地方——無罪推定。

    中國法律以前是有罪推定,我逮你,我已認定你是犯人。

    過去新聞裡經常有這樣的報道,與罪犯搏鬥的過程中,某某英勇犧牲。

    現在咱們突然明白過來了,他是不是罪犯,法官說了算,不能警察說了算,更不能讓城管說了算。

    所以你要證明他有罪,得拿出證據來。

    而我們中國八年抗戰,政府颠沛流離,搜集的證據不夠,日本人吸取了德國的教訓,德國人做事嚴謹,今天我在集中營裡燒死多少人他都記下來了,一投降這些全成了審判的罪狀。

    所以,德國一投降,小日本在自己投降前的一個多月裡,所有的辦公機關裡面,每一個辦公室都火光沖天,幹嗎?忙着燒毀檔案文件。

    等你審他的時候,你拿不出證據來,那就沒辦法了。

    美國人審日本戰犯,一切以自己的利益出發,跟東條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沾邊的,絕對是戰犯,跟他不沾邊的就好得多。

    東條英機是偷襲珍珠港時候的日本首相,美國人恨透了東條,所以東條是第一個要去抓捕的戰犯。

    結果東條開槍自殺未遂,打心髒打偏了,武士道精神沒出來,你怎麼不敢剖腹了呢?最後東條被美國人吊死了。

     最有意思的就是日本有一個東條的參謀,叫佐藤什麼玩意兒,少将,在日本的軍銜體制下,少将很不值錢,有幾千個。

    就這麼個人,因為跟東條的關系過近,給定了個甲級戰犯,結果這哥們兒上法庭的時候特驕傲,說我一個小小的少将,居然跟内閣總理大臣一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