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最后的汉王朝(明) 3、大臣靠边站太监说了算

首頁
    了。

    那你要罵皇上,還不把你打成相片了? 為了嚴厲控制世人的思想,明朝科舉隻從四書五經中命題。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必須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為準。

    隻能用朱熹的注釋,别人的都沒用,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就考這九本書。

    這九本書“字字金玉,句句珠玑”,但您就這九本書,能把天地宇宙,世界萬物都包括進去嗎?那我讀書就讀這九本書。

    所以當時明朝就說科舉考試這幫人,“擺尾搖頭,便道是聖門高弟。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唐宗、宋祖是哪朝皇帝?我管他呢!唐宗宋祖又不考。

    李白是幹嗎的?不認識。

    反正隻要是四書五經我就背,别的我不管。

    那個時候印行量最大的書籍就是高考滿分作文選,甚至出現了縮印本,跟咱們現在複印時候的縮印本差不多,然後揣 兜裡進考場帶進去。

    考試就考四書五經,不允許發揮個人見解, 代聖賢立言。

     文章都是八股文,八股,八個部分。

    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全這八個部分。

    然後還得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深一淺、排比對偶,完全就是一種文字遊戲。

    可以講,中國古代的文字技巧上達到最高水平的就是八股文。

    但是沒有什麼内容,了無新意。

    所以你十年寒窗,就這九本書。

    都是代聖賢立言,都是一樣的八股文體,這誰比誰能太強到哪去啊?而且這九本書,一共才多少字啊?你想那四書五經在剛誕生的時候,都寫在什麼上邊?竹簡上面,它能有多少字啊?《老子》不才五千個字嘛,擱今天一篇論文差不多。

    四書五經九本書能有多少字啊?一件這個襯衫就抄滿了。

    你看這不博物館裡有嗎?作弊用的那個襯衫,都抄滿了。

    所以到清朝的時候,考生進考場還得扒光了,穿考場統一的衣服進去,跟進澡堂似的。

    他怕你有夾帶。

     就這麼點兒文字啊,幾百年來那麼多場考試,從那個童生考秀才,考舉人,考進士,那麼多場考試,都從這裡邊出題。

    這個四書五經裡邊話用得差不多了。

    差不多怎麼辦呢?這考官真聰明啊,出截搭題。

    就是把四書五經裡邊的兩句話給你拼一塊。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現在呢,把這句話給你拆了,子曰:三十而立四十。

    做題吧,孔子為什麼說三十而立四 十。

    這孔子他不那麼說啊,他說的三十而立,逗号,四十而不惑。

    你甭管,古文沒标點,你看書,三十而立,底下是個四十。

    你寫吧。

    或者子曰而立四十。

    您做題,您就得說孔子為什麼說而立四十,這怎麼回事。

    有的考官更神到什麼程度?古文沒标點嗎?句與句之間有一個圓圈,就像現代文的句号。

    考官他出考題的時候,就用這圓圈出題。

    我今天考試題目就是這個,給我做文章吧。

    四書五經裡絕對有這個,滿篇都是,就拿這個做文章,讓大家考試。

    結果那個考第一名的那哥們兒,神到什麼程度呢?你不先得點題 嗎?這八股文上去不先得破題,破題就是你得用一句話破題,那 哥們兒破題倍兒絕。

    “聖人立言之前也,空空如也。

    ”聖人要不說話,就什麼都沒有。

    哇,這篇文章厲害,這是個大才。

    我們知道那個康有為康聖人,那是文采風流。

    但為什麼老考不中呢?比梁啟超中舉都晚。

    國家正規考試的時候,天子親試的時候可能很嚴肅。

    底下那種小考試,我怎麼來判斷誰第一,誰第二,我懶得看那卷子,我就扔呗。

    這個遠,第一名。

    你十年寒窗,今天墨重了點兒,一扔,砸着考官腳面了,完蛋。

    康聖人呢因為他那字不好。

    這個字必須寫成什麼樣呢?館閣體。

    就跟今天電腦裡印出來那個字似的,必須得寫成那樣,奏折都得寫成那樣,一筆一畫必須得寫得倍兒規整。

    康有為大概就是不愛寫這種館閣體。

    龔自珍也寫不了,所以龔自珍他也沒中進士。

    龔自珍就倍兒生氣,最後讓他們家所有人都練這個,連他們家老媽子,什麼倒尿盆的都練。

    最後他們家所有人,除了他本人,都練得一手館閣體。

    他說你看我們家全能中進士,連老媽子倒尿盆的都能。

     康有為因為寫不好這館閣體,所以每一次他那卷子考官一看, 就中不了,就這玩意兒你也來參加考試?最後為什麼中舉呢?考 官把他的卷子一扔,就出去上廁所了。

    時間可能長了點兒,正好仆人進來收拾屋子,仆人大概也不認得字。

    一看那地上有張卷子,仆人不知道這什麼體啊,拿起來擱在桌上,鎮紙一壓,仆人出去了。

    考官回來,倆人沒照着面。

    一看,哎呀,這張卷子我剛才扔過呀,怎麼又擱這還鎮着,此乃天意,我看一眼吧。

    好文章,中舉。

    陰差陽錯,所以要是這樣做了官,你敢對皇家有什麼不滿嗎?這就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

    顧炎武認為,這玩意兒比這焚書坑儒都害人,都可怕。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