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這樣的英雄主義在中國軍隊裡是經常可以看到的;而在歐洲則以訛傳訛,竟認為中國軍隊是缺乏勇氣的,此乃是一大謬誤。
八裡橋之役,中國軍隊以少有之勇敢迎頭痛擊我們。
他們的軍隊是由25000名騎兵和為數衆多的民團所組成的,然而還是打不過人數較少的歐洲人,這也的确是事實。
法國和英國的炮兵壓倒了他們的箭、矛、遲鈍的刀和很不像樣的炮。
盡管他們呼喊前進,勇猛和反複地沖殺,還是一開始就遭到慘敗!聯軍此時的裝備水平可比第一次鴉片戰争強多了,最起碼子彈是定裝,不用先倒藥再裝彈丸了,射速比那時候快多了,我們依舊還是刀矛弓箭,還是這玩意,镫裡藏身,連馬都炸死了,镫裡能藏什麼身?聯軍陣亡5人,傷20人,清軍卻是損失慘重。
鹹豐帝本打算“親統六師,直抵通州,以伸天讨而張撻伐”,但接到僧王潰敗的消息,便顧不得群臣對他堅守京師的請求,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奕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避暑山莊。
留守的親王
僧王本是打算戰死沙場以死報國的,突然接到皇上聖旨,“卿以國家依賴之身,而與醜夷拼命太不值矣”。
所以僧王一看皇上不讓我死,那就别死了,追随皇帝去吧。
皇帝奔哪兒了?承德,到木蘭圍場打獵去了。
那個時候,洋人打到家門口那沒辦法,天子親征?兵都沒了,天子帶誰親征去,怎麼辦啊?所以宗廟社稷黎民百姓就抛給了侵略者,讓自己的弟弟恭親王奕留守北京。
恭親王可就氣着了,你說你這家夥,平時你不用我,我閑廢了這麼多年,等到國難臨頭,你跑了,讓我跟這兒待着。
這城下之盟,得我來簽訂。
恭親王與鹹豐都是宣宗皇帝的兒子。
宣宗共有九子,鹹豐是老四,恭親王是老六,頭三個兒子都死了,所以老四就變成了老大。
清朝的皇子讀書都是很用功的,哪個皇上的字拿出來都是書法家的水平。
結果宣宗的大皇子讀到22歲,應該大學畢業分配工作了,皇上還讓他念書,他念煩了,整天吊兒郎當。
老師就批評他,你不好好讀書,将來怎麼君臨天下,怎麼做皇帝?他當時被逼惱了,跟老師說,我當了皇帝第一個剁了你,老師一聽,找家長告狀。
宣宗就急了:“把那畜生給我叫來!”大阿哥奕緯哆哆嗦嗦地來了,跪下磕完頭,剛一起身,皇上一看:“沒出息的東西!”一腳踹去,沒想到,躺了三天死了。
然後老二老三也跟着死了,不知道是吓的還是怎麼的了。
所以宣宗皇帝一直無子,他非常地後悔,怎麼就把兒子一腳給踹死了呢。
後來老來得子,49歲才有了鹹豐皇帝,然後五六七*就接上了,九個兒子。
老四居長,老六賢德,現在曆史學家給老六做智商測算,按照他的文治武功、待人接物各方面的得分跟乾隆大帝接近。
要能即位的話,最起碼沒有慈禧太後禍國亂政這些事了。
但是曆史不能假設,到底立誰,宣宗皇帝也拿不準主意,那就圍場射獵,考校兩個人的武功吧,鹹豐皇帝肯定武功不如奕,奕自創的刀法槍法,都寫在中華武術的套路裡了,文武全才。
鹹豐不行。
不行怎麼辦呢?打獵的時候他一槍不放,一箭不發,交了白卷。
等宣宗一問,他說我不忍心打,春天草木繁育,萬物生長,我怕誤傷母獸,使小獸失親,小獸沒有母親,沒有奶喝,也會餓死,所以我不忍心打。
皇上非常高興,我兒仁孝啊,大清以孝治天下,你對動物都這麼愛護,你能不愛護黎民百姓嗎。
奕非常生氣,你明明打不着,你說你不忍心,我費了這麼半天勁,弄一個虐殺動物,哪說理去?
這個時候宣宗皇帝心思就動了,我到底要傳位給老六,還是傳給老四呢?宣宗道光一日病重,自覺不祥,恐怕要駕鶴西遊,于是召集四、六兩個兒子進宮論對,以便決定到底傳位給誰,兩位皇子進宮前都向老師讨教對策,老六入宮之前老師告訴他,皇上問什麼,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定要讓皇上明白你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所以皇上一問我死了以後,你打算怎麼理财啊,六哥說得頭頭是道;你打算怎麼治國,怎麼賞罰啊,說得特别好,皇上心裡是很踏實。
看來這個接班人不錯,但是也有一絲不快,合着我死了之後的事你想得這麼清楚,什麼意思啊?等鹹豐要入宮的時候,四兒子的老師杜受田,後來也是谥号文正,跟曾國藩一樣,清朝一共隻有八位大臣死後谥号文正。
杜文正公善于揣度聖意,就告訴鹹豐皇帝,說阿哥見識不及六爺,皇上問什麼都不要回答,皇上隻要自言老病,不久于世,惟伏地痛哭爾。
所以鹹豐一進門就哭,哇哇地哭,皇上一開口問,四阿哥開始哭,皇阿瑪死不了,萬壽無疆永遠健康,皇上一看,這兒子孝順,所以最後皇帝立下遺诏的時候,皇四子為太子,皇六子封親王,這是清朝皇帝秘密建儲聖旨裡唯一的一份,寫兩人的,四子做太子,将來承繼大統,皇六子封親王,恭親王不是哥哥封的,是他爹的遺诏裡面封的。
所以這哥倆心結、矛盾就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