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和精神的關系,就像是刀刃跟鋒利的關系,沒有刀刃就沒有鋒利,所以沒有肉體就沒有精神。
你說得自己再鋒利,如果沒有刀刃,你切個蛋糕試試。
他的意思就是說,沒有六道輪回,什麼都沒有。
因為南朝皇帝笃信佛教,所以當時一堆高僧都跟他辯論,但辯不過他。
齊朝的競陵王蕭子良也跟他辯:你不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為什麼我生下來是王爺,你生下來是老百姓,這不是前世注定的嗎?我肯定是前世積福,所以我身為帝王,你前世造孽,所以你是百姓,肯定是這樣。
範缜一指庭院當中一株梨樹,開滿梨花,芳香馥郁,說你看見那株樹沒有?看見那個花沒有?一陣風出來,花都掉了,有的飄進了主人的卧室,主人把它撿起來,放在盛滿清水的器皿裡,讓它繼續散發芳香,這就是王爺您;還有的花吹進茅坑裡去了,這就是範缜我。
哪朵兒花進卧室,哪朵兒花進茅坑,這難道是前世注定的,有這個嗎?不是吧!一株上的花,注定什麼注定,純屬巧合而已,風從這邊來,我就進茅坑,要從那邊來,你就進去了。
這個沒有什麼前世注定,前世果報。
把競陵王給氣的,都把自個兒比作茅坑了,你能拿人家怎麼着。
所以範缜這個家夥比較
厲害,他發展了唯物思想。
接着,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滅佛,這兩個皇帝支持滅佛,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
中國佛教史上,有“三武一宗”之禍,“三武一宗”指的就是滅佛的皇帝。
“三武”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後周世宗。
“三武一宗”之所以滅佛,都是因為佛教的發展影響到他的統治。
周武帝為什麼滅佛?“求兵于僧衆之間,取地于塔廟之下。
”200萬人出家都給我還俗,這一還俗增加多少戰鬥力?蓋房子不得用耕地嗎?所以我把你塔廟給拆了,拆了之後不就有了耕地了?周武帝滅齊之後,禁齊境内的佛教。
“現成寺廟,出四十千,并賜王公,充為第宅。
”把廟都給賣了,四十千錢賣給你。
佛教的廟宇都是七殿伽藍,一進去山門天王殿、大雄殿、藏經閣,東西配殿,不是正好一間王府嗎?送給王公當别墅。
“五衆釋門,減三百萬,皆複軍兵,還歸編戶。
”五衆釋門三百萬,該當兵的當兵,該交稅的交稅,還歸編戶。
“融擴佛像,焚燒經教,三寶福财,簿錄入官,登即賞賜,分散蕩盡。
”廟裡的東西全給分了,佛像給熔了,熔完後銅的可以做錢,鐵的可以做兵器,金的就更好。
一般中國古代佛像都是銅像,銅像正好砸了做銅錢,所以他總結滅佛的結果說:“自廢以來,民役稍稀,租調年增,兵師日盛,東平齊國,西定妖戎,國安民樂,豈非有益?”廢佛的好處是民役稍稀,租調年增,兵師日盛,所以我才要滅佛。
今天連佛教界的高僧大德,都認為“三武一宗”滅佛是對的,當時佛教鬧得确實有點兒過了。
出家就應該修行,不應該搞經濟活動,去買賣皇帝弄個五六億。
你看尤其今天的寺廟,進門燒香吧!燒香就交錢吧!沒帶錢我們這能刷卡。
這哪裡像清修之地?還有的被逮住了,你說交一百塊錢吧,就當被收了保護費。
但拉住你的假和尚說,這位善人,看你面相你家裡人肯定是合家歡樂,錢财富足,丈夫事業有成兒子學業有成,一般按照這種大好人家至少得捐三百,這個捐出去多少和收獲多少是成正比的。
言下之意:我不逼你,你捐一百也行。
但你丈夫事業就打個三三折,兒子也打折,家庭和睦也打折。
你
一聽,媽的,為了家庭和諧,捐吧。
結果一出門走兩步路又是一個廟,又被拉進去了,五百!這不是佛的本意,捐錢的心意,本來就是自由從心,任何人不能強迫。
這幫僞和尚,你捐完他拿去買新手機。
對付他們的辦法就是跟佛面前跪下,一邊拜一邊告訴佛,有人借你名聲來騙錢,對你形象不利,趁早收了他去。